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加强组织保障
一是健全专项工作机制。成立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节能、环保副省长为副组长,30多家省直单位为成员的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节能降碳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财力人力保障。省财政每年安排节能与生态建设专项资金(含公共机构节能经费),支持各地开展节能示范城市创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覆盖全省16个市、100多个县区节能主管部门的节能工作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目标约束管理
一是强化节能工作统筹谋划。省政府及时印发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将节能目标任务科学分解到各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省节能办每年组织召开节能工作推进会和调度会,研究部署节能重点工作;及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压实各市政府责任。
二是强化源头把关和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印发《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对新上耗煤项目,严格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严格过程管理,按季度发布全省及各市节能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和“晴雨表”,督促各市根据通报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加大节能工作力度。 三是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严格执行节能目标考核制,省政府在对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时,将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列为“一票否决”事项。组织开展市级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及时通报评价考核结果。
三、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一是扎实推进工业节能。加强高耗能行业能耗管控,组织开展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领域国家重大专项节能监察。积极开展日常节能监察,进一步提升能效和节能管理水平。组织开展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积极推进高耗能企业落实能效“领跑者”制度。完成国家下达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目标。
二是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通知》《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等政策文件,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组建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整合省内龙头企事业单位设计、生产、施工、科研能力。合肥市被列入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积极创建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鸿路钢构等5家单位被列入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三是积极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铁水、公铁、空陆联运和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蚌埠市国家绿色交通城市、岳武高速安徽段绿色公路等项目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引导和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加快淘汰老旧运输车船,推广应用新能源、LNG等清洁能源。
四是深入开展公共机构领域节能。在党政机关办公和业务用房、学校、医院等新建建筑,率先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引领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应用,稳步推进省直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组织签订省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合作协议,省暨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上线运营。
下一步,安徽省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推进节能增效、绿色发展,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