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2011年全国经济运行工作会议

西藏自治区“十一五”经济运行调节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1/06/09
来源:运行局
[ 打印 ]
 

“十一五”以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四、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工作部署,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精神,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关系,认真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提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狠抓各项调控措施的落实,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有力促进了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一、“十一五”以来经济运行调节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们高度重视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在自治区层面制定了经济运行调节席会议、市场价格调控席会议、重点企业监测预报等制度,定期召开席会议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重要时段组织召开协调会、碰头会等及时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特别是重要物资流通环节的突出问题。各行业各部门严格执行分工负责制,使要素协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保障效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积极落实国家有关调控政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按照中发[2008]18号精神,我们成立了扩内需领导小组,及时研究出台了我区《关于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政策 促进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藏党发[2008]16号),从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消费增长,积极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作了具体部署,通过各方努力,我区在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十分复杂情况下,仍然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8年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8年保持两位以上增长速度。

(三)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通过定期召开全区经济运行分析席会议,了解掌握各行业各部门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建立健全了经济运行季度分析和预警机制,确立了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监测点,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及时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及工作建议,着力解决好企业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全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007年突破300亿元,2009年突破400亿元,2010年突破500亿元,达到507.46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2.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快速增长,先后突破20亿元、30亿元,2010年达到36.6亿元,实现五年翻番,年均增长达到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8年、2010年分别突破300亿元和400亿元,“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633亿元,比“十五”翻了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7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完成180.84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达到19.7%。

(四)保障重要时段运行平稳。由于西藏藏中电网电源结构、用电结构及负荷特点,我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5月期间为电网供需矛盾的高峰期。期间由于冬季枯水,发电能力下降,而冬季取暖等电热用电负荷增加,加上春季工程建设开工用电增加,电网供需矛盾十分突击。为确保枯水期全区供用电秩序的稳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用电需求,我们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快电力能源开发进程,落实应急电源点建设,增加供电能力的同时,协调各相关部门狠抓电力生产、安全、供应各项工作,安排大工业企业(建材企业和矿业生产企业)实施停产检修,对其他行业用电(小工业企业、市政路灯、宾馆饭店等用户)采取节电和错避峰措施,控制用户用电需求,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节约用电、科学用电,提高电力资源使用效率,确保电力供应平稳,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人民群众生活用电需求。截止目前,全区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7.4万千瓦,比2005年增加57万千瓦,新增装机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电力装机总量的1.42倍,年发电量24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加近一倍。此外,针对青藏铁路通车以来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交通运输协调力度,充分调动铁路、公路、航空等运力,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科学调度,合理安排,不断完善和改进交通运输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保障了旅游旺季、建设高峰期,旅客、物资运输需求。

(五)着力提升应急调控能力。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定不移抓发展,旗帜鲜明反分裂,战胜了地震、暴雪等特大自然灾害,果断处置拉萨“3 14”事件,有效应对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圆满完成“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面对2008年“3 14”事件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成的严重影响,我们充分发挥了经济运行调节机制作用,组织相关部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先后四次提出政策建议,确保经济保持跨越式发展势头。第一次是针对“3·14”事件对我区经济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及时提出了加强投资、恢复旅游、扩大消费、加强价格监控等一系列特殊政策,扶持受损商户生产经营,平抑市场物价,稳定消费信心。第二次是当年7月,根据区党委、政府对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经济形势,提出了适时调整年度经济发展目标的建议,明确了“三个确保”(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两位数以上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的目标任务。第三次是当年9月,针对“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两位数以上的目标”,又提出了狠抓固定资产投资、加大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等7项措施建议。第四次是当年11月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向区党委、政府提出了扩大投资规模、着力改善民生、加大信贷税收支持力度等5个方面18条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的有效落实,不仅最终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任务,有力维护了社会局势稳定,极大地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物资储备供应。2008年,为有效应对“3 14”事件影响,根据当时我区反分裂斗争形势需要,我们及时对全区主要物资供应储备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按需调拨了一大批物资,稳定市场预期和消费者信心。同时考虑到事件发展不可预见性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应急特殊需要,我们在加强调度、自行调剂相关物资外,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解决部分急需物资,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了当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局势持续稳定。2010年,针对在全国范围的价格异常波动情况,我们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加强重要物资生产供应工作,加大了全区重要商品、大宗农产品和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宏观调控力度,及时提出建立政府对大宗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机制意见,确定了全区大宗农产品经营备选重点骨干企业名单,提高了青稞最低收购价格,充实了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数量,有效防止了市场供应脱销断档、物价过快上涨。

(七)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与节能减排工作。我们在加快推进经济建设同时,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节能减排工作,生态西藏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全区范围内已建立了各类自然保护区45个,保护区面积达到4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居全国首位。加快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年)》,其中十大工程项目累计到位国家投资25亿元,退耕还林、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小水电代燃料、水土流失治理、防沙治沙等工程进展顺利,人工造林五年累计达到172万亩。我们坚决淘汰小水泥等落后产能工作力度,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调查同时,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与建筑节能应用研究及技术示范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深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超额完成了我区“十一五”节能目标。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3.79%,比国家核定我区2010年能耗下降到1.28吨标煤/万元、下降率为12%的节能目标超出1.79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2万吨,均控制在国家规定指标内,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