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及重大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湖北省经信委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企业生产,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保障生产要素供应,有力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增长,利税总额突破两千亿元,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一)加强运行目标调控。每年底组织力量专题研究宏观经济形势,深入研判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重点行业发展走势,开展工业经济增长点调查,将全省年新增产值1000万元以上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年度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目标和工作要点,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指导各地和各行业经济运行。制定完善了全省工业经济效益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每年对各地进行量化考核,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运行目标的完成。
(二)加强生产组织协调。坚持以月保季、以季促年,突出抓好年初“开门红”等重点时段的生产组织调度,提前下发关于做好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的通知,春节期间组织企业加班生产,节后狠抓生产恢复工作,督促企业提高开工率。坚持每个季度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下阶段经济运行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加强经济运行综合协调,注重发挥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了重点企业监控和快速协调机制,着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注重项目跟踪服务,协调解决要素保障、原材料供应、产业链配套等项目运行中的问题,加快项目投产达产进度,促进工业生产平稳运行。
(三)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工业经济运行月度监测、季度例会等工作制度,坚持每月分析工业生产、效益运行情况,每季组织召开形势分析会,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走势。建立完善了百户重点企业监测平台、重点工业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监测制度,金融危机期间还建立了重点调度企业旬报、日报监测制度。通过建立这些监测制度,及时准确反映微观经济动态变化,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强化了监测预测和预警预控,提高了监测分析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进一步规范统计监测和信息发布工作制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信息发布,加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的信息沟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企业生产和社会投资。
(四)加强要素保障协调。针对湖北能源供应长期偏紧的实际,始终把煤电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协调作为经济运行调节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组煤保电工作,每年及早谋划电力迎峰度夏、度冬方案,组织专班分赴主产煤省衔接煤源及铁路运力,提前做好电煤重点合同的衔接与签订工作。严格实施以煤定发的考核措施,组织省内煤炭资源与火电厂对接,积极争取外购电支持。强化电力运行科学调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搞好发供用综合平衡。认真执行国家差别电价等调控政策,稳妥开展电力市场多边交易,最大限度保障了工业生产和社会用电稳定供应。搞好化肥、棉花、油品等运输协调服务,确保了重要生产物资供应。加大资金协调服务,发挥工业生产调节资金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矛盾。
(五)加强工业应急管理。根据我省电力发供用情况的新变化,先后修订完善了《湖北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湖北省煤电油运综合协调应急预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电煤供应和电力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使应急综合协调更加快捷高效。在迎峰度冬等电力供应紧张时期,及时发布预警,启动供用电应急预案,确保了电力有序和稳定供应。加强应急储备物资监管,每年与医药承储企业签订责任书,做好医药储备品种、储备数量、药品效期等监督管理,医药储备能力不断提高。积极应对工业领域突发事件,妥善处置了仙桃市某化工企业爆炸等突发性事件。同时,扎实做好雨雪灾害、抗震救灾等特殊时段的应急协调工作。如2008年冰雪灾害期间,及时启动工业生产应急方案,认真开展灾情统计、电力保障、灾后生产恢复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汶川抗震救灾期间,全力做好救灾帐篷、活动板房的生产组织和协调工作,确保完成了中央交给的特殊政治任务。(湖北省经信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