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尽管受到凝冻灾害、金融危机、特大干旱等因素影响,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烟酒等传统支柱产业稳步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迅猛,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十二五”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具体工作及完成情况如下:
(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进行动态分析
一是进一步完善运行监测工作,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和实时化。定期编发《经济运行月报》和《工交生产财税金融工作情况报告》,从2008年起每月向省委、省政府、各地(州、市)党委、政府以及委领导报送《工交生产运行情况通报》,定期编发《工交生产旬报》,并对工交生产情况进行预测预报,提前分析判断运行情况,提出对策措施,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我省工交生产运行走向,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二是坚持电煤日调度、周总结、月通报制度,每日统计上报《全省火电厂电煤进耗存日报表》,每月坚持向各地各部门各企业通报当月电煤供应完成情况;每日编报《贵州电网日运行摘要》;根据具体情况不定期编报《工交生产简报》。
三是定期筹备召开工交生产调度会。每季度筹备召开一次全省工交生产调度会,通报当前我省工交生产运行状况,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部署。针对2008年初出现的特大雪凝灾害和四季度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及时将工交生产调度会调整为每月一次,加大协调力度,及时调整政策,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通过努力,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167亿元,比2005年的1690亿元增加2477亿元。其中:轻工业完成总产值908亿元,比2005年的385亿元增加523亿元;重工业完成总产值3258亿元,比2005年的1299亿元增加1959亿元。“十一五”期间,我省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22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1%。其中:轻工业完成3272亿元,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3.7%;重工业完成11942亿元,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4.3%。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259亿元,比2005的75亿元增加184亿元,增长245%。“十一五”期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共实现利润总额887亿元,年均增长28%。
(二)抓住影响我省工业运行的主要因素,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煤电运矛盾
一是着力抓好电煤供应工作,确保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的稳定。每年底或年初组织召开省内电煤供需衔接会,研究制定全省电煤供应框架方案,明确了重点煤炭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电煤供应任务,并督促完成;针对电煤供应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大协调力度,基本保证了省内电煤的正常供应;高度关注电煤供应的变化情况,适时调高或调低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标准,调控煤炭外运;建立了应急储煤和正常存煤机制,安排相应资金进行补贴,提高发电企业的存煤积极性。
二是着力加强电力生产和供应的调度,切实满足省内电力需求和完成“西电东送”任务。针对电力供应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南方电网公司增加或减少我省“西电东送”电量,以确保省内用电需求;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合理安排水火电出力,在来水情况较好时,适当增加水电发电量,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减少火电出力,增加电煤储备;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期,按照“保电顺序”,合理安排电力资源,确保人民生活和重点部门、单位的用电;切实加强电力需求测管理,最大限度发挥电力资源的效益。
2010年,全省发电量1386亿千瓦时,比2005年的787亿千瓦时增长76.1%。其中:火电969亿千瓦时,比2005年的570亿千瓦时增长70%;水电417亿千瓦时,比2005年的217亿千瓦时增长92%。全年省内售电量748亿千瓦时,比2005年的399亿千瓦时增长87.5%;“西电东送”电量360亿千瓦时,比2005年的185亿千瓦时增长94.6%。2010年贵州电网统调发电量1180亿千瓦时,比2005年648亿千瓦时增长82.1%。
“十一五”期间,我省发电量为6099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2%。其中:火电434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1%;水电1754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4%。
三是着力加强铁路运输协调,保证重点物资的发运。加强区域铁路运输协作,积极参与滇桂黔川渝铁路运输联席会议,增进沟通,加强协作;制定我省重点物资铁路运输计划,并按计划组织铁路运输,坚持每月与成都铁路局联合召开铁路运输协调会,及时协调铁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从2008年开始与成都铁路局互派联络员,做到及时沟通、及时协调。
2010年,全省铁路货物发运量7938万吨,比2005年的5847万吨增运2091万吨,增长35.8%。其中:成都铁路局贵州管内累计货物发送量5834万吨,比2005年的4010增运1824万吨,增长45.5%。省内重点物资的运输得到了较好保障。
“十一五”期间,全省铁路共发送货物34822万吨,年均增长6%。其中:成都铁路局共发送货物24489万吨,年均增长7.7%。
(三)积极应对雪凝灾害,恢复工业生产
2008年初,我省遭遇多年来罕见的大面积雪凝天气灾害,雪凝天气范围广、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对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灾情发生后,我们反应迅速,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投入保电保煤的抗灾救灾工作中去。灾情发生以后,我委负责煤电油运的相关领导和部门全体同志全部进入全天候待命的应急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保持与有关各方的信息传送和联系沟通,保证了灾害期间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信息通讯及时准确畅通。在确保电网安全和有序供电、保证电煤生产供应、保证我省救灾物资和重点物资的运输上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及时解决了许多煤电油运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启动应对自然灾害紧急预案,及时实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按照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雪凝天气应急处置的紧急通知》精神,及时部署,严格执行计划用电,避免了因临时停电故障给工业企业造成的重大损失。针对随之启动的全省大面积停电事件二级响应和一级响应,紧急开展抢险救灾工作,进一步加大计划用电控制力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生活和基础设施、重点部门的用电。针对电网出现的大面积故障,及时采取措施,保障了电网运行安全。
二是积极采取措施,争取从省外送电到我省电网解列的部分县区域恢复供电。灾情发生后,我省发供电受到很大影响,我们迅速反应,在得到南方电网的理解和支持后,大幅度调减“西电东送”电量直至基本停止外送电。并紧急协调南方电网公司向我省进行电力支援,从广西电网向我省倒送电,解决了部分地区因与主网分列而导致的停电问题。
三是全力抓好电煤供应,确保电力生产。在督促有关单位抓好电煤生产供应工作的同时,根据省政府对保障电煤生产供应的统一部署,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在贵阳南站率先组织实施了煤炭应急征用措施,随即在全省范围内对所有铁路站场、储煤场所及煤炭中转场地等流通环节的存煤进行征用,全部供应省内电厂,并协调铁路部门对征用电煤在运输手续办理过程中实行特事特办,提高了紧急调运的效率。此项工作成效显著,在灾害期间公路运输基本瘫痪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电煤供应水平。并积极配合好国家紧急调拨山西电煤专列入黔工作,及时调整专列到达点,督促发电企业搞好接卸车。
四是协调铁路部门保障抗灾救灾重点物资运输。针对贵阳机场航油不足及黔西南州电煤公路通道不畅、铁路协调难度大等急、难问题,我委采取特事特办的方法,积极向铁道部等国家有关部门请求支援,迅速解决了航油紧缺和电煤跨铁路局运输等问题。
(四)积极行动,抗击金融危机给我省带来的影响
2008年9月中旬,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出口受到较大影响,工业产品价格急剧下滑,企业开工明显下降,经济运行形势严峻。我委迅速采取措施,在省政府领导下全力维护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工业经济急剧下滑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一是以稳定煤炭生产为关键,避免工业经济出现不可控局面。适时下调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标准,从每吨50元调整为每吨20元,并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上下浮动,从而降低煤炭企业销售成本。同时提高省内电煤储备任务,以刺激煤炭生产和销售。
二是优化电力调度方式,合理安排线路检修,努力增加发供电量。
三是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因企施策的原则,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控,鼓励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扩大生产。
四是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措施,促进工业经济恢复增长。
五是及时出台丰枯电价政策,提高工业企业开工率。
(五)千方百计应对特大干旱对工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2009年以来,我省发生了罕见的夏秋连旱,并延续至2010年春季,水电出力严重受限,电力供应告急,为此,我们进一步加大了电煤组织力度,增加火电出力,并协调南方电网公司适当调低“西电东送”电量,确保省内电力供应。
(六)精心组织,保障春运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针对春运工作的特殊性,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制订了当年《春运工作方案》,并在每年春运正式开始第一天,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车站、机场等检查春运工作,召开现场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了春运期间旅客输送和安置问题,春运工作完成较好。(贵州省经信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