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2011年全国经济运行工作会议

江西省“十一五”工业经济运行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1/05/30
来源:经济运行调节局
[ 打印 ]
 

 “十一五”期间,江西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规模总量进一步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882.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101.9亿元,总量扩大了2.5倍;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年均分别增长37.3%和38.9%,比“十五”年均增速高10.8和10.6个百分点;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从146.4%提高到275.1%,年均提高25.7个百分点;产业集聚态势强劲,园区经济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0%,有色、钢铁、石化、食品四大产业过千亿;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完成1372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2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从35.9%提高到46.2%,年均提高2.1个百分点。

一、“十一五”期间开展的主要工作

1、抓好监测分析,着力夯实运行工作基础。监测分析是经济运行工作的基础,我们始终坚持做好经济运行日常监测分析,力求精、深、快、准,力求常做常新。一是坚持和完善监测分析制度。每月编发《江西工业月度快讯》、《工业运行动态》,反映工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通报月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每季度下发全省工业运行情况通报。二是坚持和完善运行分析例会制度。坚持每季召开工业经济运行例会,对企业市场订单、开工率、用电、用工、资金、产品价格等相关情况进行调度,掌握情况,预测走势,分析问题,研究措施,并形成专报报省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及时有效参考。三是坚持和完善目标分解落实制度。每年年初制定下发《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工作方案》,明确年度目标,落实工作要求。年中根据进度完成情况,适时对各地目标进行动态调整,督促确保完成。四是不断创新监测分析方法。对经济运行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专门调度分析,如对亏损及效益下降的企业和园区采取调度函形式,实行点对点调度,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政府,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2、抓好考核奖励,着力加强运行工作手段。在现有经济运行调度手段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我们认真把握和用好已有的考核奖励政策,最大限度地为经济运行提供服务。一是出色完成工业奖励考评。工业崛起奖励考评是由我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单位进行考核奖励的一项工作,已经成为推动各地加快工业发展和财税增收的重要激励机制。我们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规范操作程序,出色地完成了历年工业崛起奖励考评工作。五年来共有374个(次)单位获“年度贡献奖”,奖金总额达3.45亿元;82个(次)单位获“园区发展专项奖”;81个(次)单位获“江西工业优强企业”;50个(次)单位获“‘十百千亿工程’突出贡献奖”。二是圆满完成全省经贸系统考评工作。组织制定下发了《全省经贸系统工作考评办法》,并根据考评办法要求,组织评选年度全省经贸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有力调动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抓好产业基地,着力拓展运行工作领域。产业集聚是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而产业基地的培育壮大则是加快产业集聚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形式。从2006年开始,我们开创性地开展了产业基地培育工作,并在以后几年中逐步摸索完善。一是出台了政策文件。制定出台了《江西省省级产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产业基地培育工作。根据产业基地发展需要,参考兄弟省市先进经验做法,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产业基地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我省产业基地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二是认定了一批产业基地。截止2010年底,会同省行业主管部门评估、认定了鹰潭铜产业、新余光伏产业等38个省级产业基地。三是建立了调度制度。每半年对全省省级产业基地发展情况进行调度,下发运行情况通报。不定期召开产业基地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发展态势。2010年,38个产业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6.4亿元,利税301.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4.1%和20.9%。四是组织申报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抓住国家工信部开展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机遇,组织并成功申报了鹰潭铜及铜材加工、赣州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新余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3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4、抓好重大活动,着力打响运行工作品牌。举办重大活动是对团队组织协调和团结协作能力的锻炼和考验。几年来,我们本着大事做细、小事做精的态度,通过抓细节、抓落实、抓衔接、抓配合,成功组织了多次大型活动。一是工业崛起奖励表彰大会。省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全部出席并颁奖,会议代表一千余人,会议规格高、规模大、力度强、反响好,受到了省领导表扬。二是全省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效果隆重热烈、影响大、鼓舞力强,营造了企业家有作为、有地位、受尊重的社会风尚。三是全省工业流动现场会。组织全省工业战线代表参观各地工业发展典型和亮点,交流发展经验,鼓舞发展决心,与会代表普遍反响良好。四是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全省工业工作会等大型会议。我们负责会议的综合协调,均高质高效地完成了会议相关组织工作,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5、抓好调查研究,着力提升运行工作水平。经济运行工作的水平不仅要体现在对运行态势的分析预判上,更要体现在针对热点、难点以及领导关注多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上。我们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努力当好领导决策的信息员和参谋部。一是深入基层调研。五年来,我们调研过全省80%的县(市、区)和工业园区,调研过数以百计的工业企业,掌握了县域工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实际情况,为搞好运行监测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组织赴省外调研。2006年,我们会同有关处室先后赴浙江、江苏、安徽、山东进行了园区专题调研,学习借鉴外省发展工业园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形成专题材料报省政府。三是认真开展课题研究。2008年,按照省政府要求,针对如何培育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国内同行业的单打冠军,我们会同有关处室,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摸清了产业发展现状,梳理了优势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研究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形成了《做深做精产业培育单打冠军》的调研报告。

二、几点体会

1、创新是出路。经济运行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丰富,新形势、新问题、新变化层出不穷,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水平。在工作思路上,要实现事后向事先、微观向宏观、单干向互动转变,不断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工作制度上,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经济运行工作的相关制度,规范经济运行工作;在业务能力上,要切实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运行分析水平。

2、效率是要求。经济运行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要求我们既要快速高效完成,又要保质保量。我们的理念是“抓大放小、合理分配”,“抓大”就是集中精力做好一些重要工作、重大活动组织,以此来提升工作水平,提高经济运行工作在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放小”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花相对少的一点时间去做,这样才能把有限的工作精力合理分配到不同的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手段是保障。任何工作的开展,如果能辅之以一定的工作手段,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工作质量,都将得到更大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工作。我们在做好现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寻求新的工作手段,如工业崛起奖励考评、省级产业基地认定、“十百千亿工程”考核奖励等,都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发展工业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经济运行各项工作的开展。

4、互动是关键。经济运行工作既要“坐下来”潜心研究问题、分析形势,也要“走出去”获取新的信息、学习新的知识。不仅要与兄弟省市、兄弟单位互动,也要与地市、园区、企业等基层互动,了解报表以外的动态,掌握材料上没有反映的情况,这样才能把经济运行工作做活、做实、做出亮点和成效。(江西省工信委提供)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