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2011经济运行调节

2011年武汉市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12/02/27
来源:经济运行调节局
[ 打印 ]
     

2011年,我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应对了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的挑战,确保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60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3%,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能源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支撑,我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关心支持下,在各方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下,全力做好煤电油气的调度和供应,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能源保障。主要措施如下:

(一)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增加资源供应。为保障电煤供应,我市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筹煤保运工作专班,建立了组织协调机制,并安排专人到煤炭基地和铁路部门疏导做好煤炭供应和运输工作。为保障天然气供应,我市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国家能源局的汇报和联系,同时与中石油、中石化建立了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遇到问题及时商请支持。为协调解决柴油供应紧张问题,市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并积极争取中石化华中公司等武汉地区柴油供应骨干企业的支持,增加供应量,缓解“油荒”。

(二)加强调度管理,抓好需求侧管理。一是方面按照“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原则,制订了电力供应应急预案、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在出现电力、天然气供应紧张时期严格按照预案做好调度工作;二是切实抓好需求侧管理。在电力供应方面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安排企业做好错峰避逢生产,同时调整生产班次,避免企业与民争电;在天然气供应方面,我市根据天然气资源的落实情况平衡安排和下达月度分行业天然气用气计划(居民生活、CNG公共交通车辆、商业及公福、工业、燃机热电厂),实现了天然气调度的计划管理,做到了保障重点,兼顾一般,保限结合,有序发展。

(三)强化电煤储存,确保应急储备。近年来我市电煤供应形势较为紧张,给我市电力供应保障带来严峻挑战。今年八月份以来,我市未雨绸缪,抢先应对,面对我市主要煤源地河南省严控煤炭出省的不利条件,积极组织电力企业赴山西、山西、内蒙古等煤源地洽谈电煤保障供应,签订煤炭供应合同。同时有效利用武汉铁路枢纽的优势,畅通电煤运输渠道。目前我市电力企业储煤平均约为25天,较往年冬季电煤储备保障天数有大幅度提高,若今冬长江水位能保持往年水位,我市今冬电煤供应保障压力将会维持较低水平。此外,我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正积极筹备建设储备量为300万吨、年吞吐量为3000万吨的国家煤炭供应保障基地,该基地建设投产后,我市及整个华中地区的电煤供应形势将有较大改善。

(四)加强舆论引导,争取各方理解支持。正面宣传引导,加强信息沟通是得到社会各方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手段。在供电、供气紧张时期,我市将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各方进行正确宣传引导:一是正确引导宣传,做到“三不”(不夸大事实,不负面报导,不形成稳定隐患);二是号召各方配合做好节电、节气。(武汉市经信委提供)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