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2011经济运行调节

2011年山西省经济运行调节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12/02/27
来源:运行局
[ 打印 ]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省经济运行系统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重点抓好各项工业经济运行调节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煤电供应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总量扩大,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工业济发展良好开局。

一、加强宏观指导和目标调控,引导工业经济科学发展。

年初我们及时下发了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工作要点,分解下达了各市工业经济调控目标任务,并多次深入地市和基层进行督促检查,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宏观指导。针对一季度比较困难的焦炭、电力、化工三个行业和二季度以来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委先后赴运城、临汾和长治、晋城等市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专题报告报省政府,并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关于确保当前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落实意见的报告》(晋经信运行字[2011]296号),制定了四条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为全省经济持续平稳走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强化煤电油运综合协调,着力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我委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强化煤电气热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要求煤炭企业稳定生产,保证重点电煤合同供应,保持煤炭价格相对稳定。保障化工、焦炭等行业重点企业原料煤及时供应,保障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和骨干企业的铁路运输需求。特别是面对发电企业亏损严重,电力供应紧张,1029省内限电负荷最大达到258万千瓦的严峻局面,我委着重加强了电力行业的综合协调,全力以赴保障供应,解决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

一是加强电力调度,实施有序用电下发了《关于2011年全省用电量调控目标的通知》、《山西电网2011年有序用电方案》和《山西电网超计划用电和事故拉闸限电序位》等文件对各市用电量进行宏观调控。同时,根据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2010-2012年山西省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库申报指南的通知》文件精神,对符合转型发展和节电量显著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项目涉及58个,核定总投资83123万元,电力需求侧管理项目补贴资金9219万元。项目实施后,可形成约18亿千瓦时/年的节电能力。

二是强化发供电运行管理,努力增加电力供应。为了应对电力迎峰度夏,增加我省发电装机容量,我委组织开展节能优化调度,鼓励大机组多发电,加快新机并网投运步伐,推进对新建机组并网审查批复工作进度,对具备并网条件的19个企业211万千瓦的容量给予新建机组并网批复,同时对有条件进行试运行的河曲电厂2×60万千瓦机组,积极协调各方准予并网试运行,做为全省电力迎峰度夏的备用机组。今年我省电力迎峰度夏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拉闸限电情况。

三是积极解决发电企业困难,探索解决电力供应矛盾。煤电体制不顺是造成电力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寻求解困办法,我们多次深入省内发电企业调研,及时上报情况。经省政府审定,对央企和省外企业在我省投资建设的非煤电联营9户困难火电企业给予帮扶,省政府决定提供10亿元一年期的无息借款,同时在迎峰度冬期定点、定量、定质、定价提供1000万吨的电煤煤源。确保这9户火电企业恢复正常运营,保障我省迎峰度冬期间的电力供应。通过各方面努力,我省电力供应形势明显好转,非计划停机大幅减少,11月中旬以来,没有出现拉限情况。截止12月12日,统调电厂存煤已达319万吨,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三、抓好重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全力推进结构调整。

今年我们在全省确定了1100个非煤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达6266亿元,其中,装备制造、煤化工、新能源、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982个,投资4682亿元,占总投资的74.7%。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委进行重点跟踪调度,加强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强化资金扶持,推进打包式审批、链条式审批办法,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土地、环保、水资源等问题。1-10月份,全省工业投资完成2413亿元,增长41.8%,高于全国15.2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总额的45.8%。其中,装备制造、煤化工、特色食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分别增长92.5%68.2%50.1%102%,新兴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狠抓节能降耗,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今年以来,我委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力度,经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了《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制定《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晋政办发[2011]13号),有效规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程序。围绕十大节能工程,重点支54项节能项目,项目达产后可形成节能量62万吨标准煤。推进了千项节能重点工程,总投资达920亿元,项目投产后可形成节能量2269万吨标煤。经过努力,我省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各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中,我省处于三级预警等级,节能进展基本顺利。

五、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

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把实现工业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与淘汰落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分批下达钢铁、焦化、水泥、电力、消费品等行业的淘汰落后计划,明确责任,把任务具体落实到企业和设备,采取五停(即停电、停运、停贷、停水、停煤)等强制性措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截至11月,全省已关停淘汰落后电力44.05万千瓦、炼铁455万吨、炼钢341万吨、焦化241.3万吨、水泥1094万吨、电石31.1万吨、铁合金13.2万吨、造纸29.87万吨、化纤2.66万吨、印染3685万米、柠檬酸1.2万吨、酒精2万吨。

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监控,做好经济运行分析。

为适应经济运行的新变化、新情况,我们进一步完善工业生产调度快报、经济效益月报、主要产品产量旬报制度,工业企业停产半停产月报制度,特别是加强对电力、铁路等经济运行指标的监控,形成了覆盖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宏观和微观经济指标较为健全的工业经济指标数据监测体系。按月召开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会,按季召开全省各市工业经济运行座谈会。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及时准确掌握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动态,深入细致分析研究我省工业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探讨经济运行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研判经济走势,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足够准确的经济运行动态和情况,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

七、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山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加强工业系统应急管理工作,修订和完善有关各项应急预案,正式印发《山西省省级医药储备应急预案》。同时,按照主要的突发事件对应急物资的需求,突出重点物资,进行专门调查,做好生产能力储备。(山西省经信委提供)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