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定较快发展。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达到6351.85亿元,累计增速为21.0%。从前11个月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速度稳中有升,效益继续改善。特别是近三个月,在全国工业累计增幅总体下行的大背景下,全省工业累计增速呈现出逐月上升的态势,1-8月份20.5%,1-9月份20.7%,1-10月份20.9%,1-11月份21%,位次逐月前移。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504亿元,增长29.6%,其中实现利润810.3亿元,同比增长36.1%;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0.76,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重点行业增势良好,优势产业贡献突出。1-11月份累计,35个行业保持增长,占总数的94.6%。轻工、机械、冶金、建材等四大优势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突出,合计实现增加值4146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5.2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为73.9%。
三是重要企业增势平稳,百亿元企业有所增加。1-11月份,75户重要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390.3亿元,同比增长24.5%。工业销售产值7377.5亿元,同比增幅为25.0%,产销率为99.4%。全省已有17户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预计全年将有20户企业过百亿,比去年增加3户。
四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技改项目进展顺利。1-10月份,全省完成工业投资4749.8亿元,同比增长34.9%,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4176.6亿元,占工业投资的87.9%。全省技术改造完成投资2391.3亿元,同比增长42.4%,比工业投资增幅高出7.5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投资的50.3%,其中制造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087亿元,增长49.8%,占全省技改投资的87.3%。
五是煤电运保障有力,电力度夏度冬形势平稳。1-11月份,全省供生产原煤1.29亿吨,同比增长9.7%;发电150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 1-11月份,全省用电110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最大用电负荷1992万千瓦,增长6.5%。全省电力迎峰度夏期间没有发生无煤停机、大面积拉闸限电和电网重大安全事故。目前全省主力电厂存电稳定在150万吨以上,可用天数在12天的历史高位。
预计全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有望突破7000亿元,增幅21%左右;工业投资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工业化率将达到45.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2012年,安徽省工业经济发展具备一些有利条件:一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为安徽省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执行“中关村政策”,为做强做大一批创新型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三是皖北工业发展提速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四是央企、民企、皖粤对接为安徽省工业发展积蓄后劲。五是政策支持力度增强保障发展。与此同时,工业增长仍面临“三难二高”等突出问题(即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生产成本高、财务费用高),尤其是中小企业,问题更为突出。
2012年,安徽省经济运行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十二五”规划为引领,围绕打造“三个强省”目标,深入推进转型升级“五大攻坚”活动,着力强化运行调节、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企业发展、两化融合以及系统建设,坚定不移走资源性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切实增强工业的内生动力、核心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努力巩固工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安徽省经信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