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国家发改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河南省经济运行总体形势好于预期,增长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均呈现出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前三季度,全省实现GDP总额20370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659亿元,同比增长16.3%。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6%,前10个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052亿元,增长36.9%;实现利润3122亿元,增长35.3%。
一、2011年经济运行调节工作
一是抓监测夯基础。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省始终把监测预警作为运行调节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大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了体制机制,完善定期分析例会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日监测、旬跟踪、月分析、重大事项专报的监测分析体系,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了运行指标体系。增加了一批反映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要素保障等内涵发展的经济运行指标,准确反映经济结构、质量、效益变化情况,提高了运行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建议。我省有色、钢铁、电力、化工等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高,受到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今年以来,我们会同有关行业协会,先后对相关行业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建议。
二是抓重点带全局。把为企业服务作为促进经济快速回升的关键环节来抓。围绕“保增长、调结构、拓市场、扩开放、促发展、提效能”,着力建立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等10项工作长效机制,认真搜集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逐条分解、妥善解决,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价格监测、调节的重要作用,将价格调节作为经济运行工作的重要手段。密切关注年内两次电价调整对有色、冶金、多晶硅等行业的影响,并相应分析对电力、煤炭、氧化铝、氯碱、铝加工等相关企业的影响,提出帮扶企业的政策建议。
三是抓要素强保障。建立煤电运保障联动联调工作机制。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委充分履行省政府煤电运联合调度办公室职能,建立完善了各地、各有关部门之间定期会商、信息通报、及时协调和情况报告制度,形成了全省上下齐抓共管、配合联动的良好氛围;丰富和完善调控手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平衡煤、电企业、厂网之间利益关系、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难,作为实现电力平稳供应的关键环节,确保了调节取得预期效果。强化煤电运供应综合协调。综合采取“增加电煤有效供给、强化电力科学调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发电企业融资能力、加大发电奖励力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在2011年迎峰度夏全国保电形势异常艰难,我省用电负荷超出预期、屡创新高的情况下,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用电高峰时期煤电的稳定有序供应,我省工商企业生产用电基本正常,各地均未出现居民限电事件。在迎峰度夏期间,省网最大用电负荷达到4182.6万千瓦,成为全国第五个超过4000万的省级电网,较去年的3608万千瓦增长16%,日用电量最高达到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6、7、8三个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完成723万千瓦时,比去年度夏期间的637万千瓦时增长13.5%。(河南省发改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