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十八大精神专栏
   

提高认识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社会发展工作新局面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社会司司长、党支部书记  王威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由此我们党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进军,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报告旗帜鲜明、思想深刻,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准确把握新目标新要求,结合发展改革特别是社会发展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把党的建设新部署进一步落到支部建设实处,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

一、加强学习,更加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们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报告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七大以来,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的新进步,报告指出“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报告强调,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党坚持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在社会发展工作中切实做到“四个更加自觉”,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司党组织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提高认识,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

报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关系,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体现了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我们要认清“三个没有变”,坚定“三个自信”,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三、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我委作为国务院重要的宏观调控综合部门,在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社会发展司同其他司局一道肩负着极为重要的职责和使命,特别是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属于社会发展工作最重要的职能任务,我们倍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我们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和实现国家民族长治久安的角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体来说,社会发展司要在委党组的领导下,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抓好五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组织抓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实施,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力度,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通过实施30项保障工程和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二是努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统筹各类教育发展,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体系和制度,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三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四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合理保护利用自然和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要突出源头治理,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要完善流动人口融入城镇政策,健全农村转移人口有序融入城镇的制度设计,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四、加强党建,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报告专节阐述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我们党作出加强党建、完善组织、纯洁党性的重要决定。作为社会司党支部负责人,要带领全司党员干部,加强组织建设,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保持清正廉洁,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而努力。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在全司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党性修养教育和道德示范建设,使全司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心系百姓,深入基层。

三是创新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四是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教育全司党员干部清醒地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我们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始终做到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始终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附件:

2012/11/26 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