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动态 > 地方动态

防疫复工两手抓!浙江发展改革系统有这些典型做法(五)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网站
[ 打印 ]

  衢州市“三个破解”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衢州市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用工、物流、产业链联动等问题,创新举措,精准服务,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

  实行“网络招聘”。针对疫情防控的实际,及时将原计划线下劳务招聘方式调整为线上劳务招聘,搭建网络招聘平台。

  专车专列接送。针对部分企业省外员工数量多、区域相对集中的情况,研究制定周密工作方案,加强与有关省的沟通对接,开通省外务工人员返岗直通专车专列,确保省外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工返岗。

  推动“员工共享”。创新“共享员工”理念,将因疫情管控滞留在本地的技术骨干、闲置在家的企业劳力和停学在家的职业技术后备人才,整合组建企业技术服务队、车间用工调度队等共享人才队伍,利用错时调剂模式,缓解企业用工需求。

  破解物流运输难问题

  组建“中转承接”运输队。提前对接联系,开通跨省运输通道,并约定中转地点,“货过人不过”,实现生产生活物资的跨省有序运输。

  实行“多式联运”。针对公路运输受疫情影响大、企业复工所需的原材料无法按期直达的困难,最大程度发挥铁路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优势,采取“港口装卸+铁路运输+公路短驳”多式联运的方式,破解企业“原材料进不来”的难题。

  建立“司机之家”集中管理模式。针对外地司机因管控要求返岗难,导致物流企业“复工难复运”问题,探索建立“司机之家”集中管理模式,确定统一定点的宾馆为返衢司机提供服务。“司机之家”实行“一人一间”制度,采取“集中隔离、费用分摊、精准管控”方式,明确包车返衢、减免费用、放心餐饮、标准防疫等措施。

  破解产业链联动难问题

  “资源共享”。针对生产企业的产能恢复需求,引导企业利用区域存量的员工、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组织生产,将“现有订单”与“存量资源”充分对接,进一步提高已复工企业的产能利用率。

  “产能挖潜”。针对疫情防控物资的刚性需求,全面摸排梳理出一批有生产能力和转产条件的“白名单”企业,组织一批企业先行复工复产,联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转产达产,进一步补齐产业链。

  “产业联动”。对区域内拥有较完整链条的产业,以“守住基业、把好龙头”为原则,围绕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需求,推动全产业链企业同步复工复产,相互补给供应,进一步激活产业链。

  普陀区全过程管理助力远洋企业复工复产

  近日,普陀区将助企进村(社区)健康指导行动向海外延伸, 对全区20家远洋企业、380余艘海外作业船只开展卫生防疫指导,切实把牢海外疫情防控关。

  出海前,落实个性化指导。编制《普陀区远洋渔业公司海外作业船只健康指导要点》,下派健康指导员持“册”进驻远洋企业,并根据企业不同情况,逐企定制防疫方案,合理提出个性化指导意见,确保“一企一策”。

  出海后,开展数字化服务。依托视频、卫星电话、微信等方式,动态掌握出海船只防控措施开展、船员健康监测落实情况,同步为船员提供便捷、实时的数字化健康指导服务,远程帮助其解决疫情防控难题。

  返航时,做好精准化管控险。强化多部门联动,及时掌握船只返港、靠岸卸货、船员回国等相关信息,提前采取针对性处置措施,防范发生相关风险,从严守住海上管控关口。

  海宁市“三链齐抓”助推重大项目有序复工

  抓好“高效审批链”,力争提速增效。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优化办事流程,广泛使用电子签章、数据共享查询系统、证明核验平台等电子化办公手段,全面推行投资项目事项审批“网上办”,同时利用钉钉、微信、QQ 等载体,及时解决业主单位或属地在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抓好“项目推进链”,力促跨步提升。健全重大项目“领导联挂、开工倒逼、动态管控”三大机制,每位市领导联挂一个企业投资项目和一个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项目走访“常态化”,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办公”。

  抓好“要素保障链”,力筑坚实基础。全面做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排摸上报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预支用地指标,加强重点项目在用工、用地、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协调做好重点项目的防疫物品保障。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