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动态 > 地方动态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一年来成果丰硕

发布时间:2011/02/16
来源:
[ 打印 ]

    自《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实施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贯彻落实《意见》各项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许多国家部委和中央(大型)企业出台了具体配套政策措施,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成为我区经济加快发展新的增长点,一批重大政策的有效落实有力推动我区加快发展步伐,《意见》贯彻落实工作成效显著,开局良好。近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审阅了我委上报的实施情况报告,自治区主席马飚作出重要批示:“成效显著,效果好。要继续做好与国家各部委的对接,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 
    一、一批重大项目的成功落地,极大提高了我区的产业支撑能力
    (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正在成为我区经济加快发展新的增长点
    据初步统计,已有15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或获批。中石油钦州1000万吨炼油工程建成投产,填补了西南地区没有大型炼油厂的空白,42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库试运营,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化项目加快推进,北海涠洲岛原油码头及配套工程正在推进前期工作;金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一期制浆工程竣工投产;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防城港红沙核电项目一期正式开工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首座建设的核电站,平南白沙核电项目被初步列入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兴义电厂、资源金紫山风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贺州电厂、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广西段、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工程、南宁中央直属储备糖库获国家审批核准;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项目被列入中央11号文件,为早日获得核准创造了条件;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台湾(北海)电子产业园加快建设。沿海石化、造纸、能源、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临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在加速形成。食品、有色、汽车、石化、冶金、机械、电力等产业逐步成为支柱产业,其中食品、汽车、冶金三个产业率先成为千亿元产业,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微型汽车、轮式装载机、柴油内燃机等工业品市场占有率为全国第一。甘蔗、桑蚕、木薯、速生林等特色农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旅游、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3个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和350项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加快建设,建成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和7个自治区级质检中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明显成效,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四个高新区工业总产值1917.1亿元,增长30.4%。南宁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务院已批准柳州高新区上升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另外,梧州、玉林龙潭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东盟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区总体规划,广西节能与环保产业振兴规划等一批相关规划已编制完成。
    (二)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推进,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据初步统计,已有近30个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或获批。铁路方面:云桂铁路、南广铁路、玉林至铁山港铁路、合浦至铁山港北线、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电气化改造工程、玉林铁路地区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扩能改造工程获国家批复,黄桶—百色、合浦—湛江等4条铁路项目建议书已全部上报国家待批。公路方面:防城—东兴、灌阳—凤凰、来宾—马山、柳州—武宣、马山—平果、靖西至龙邦等6条高速公路和广西滨海公路开工建设;桂林—三江、百色—河池项目已上报国家待批;贵港—合浦、崇左—靖西等4条高速公路正在修编可研报告;续建的六寨—河池、兴安—桂林等17条高速公路正在加快推进。水运方面: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工程、钦州港30万吨级航道、防城港20万吨级进港航道、大榄坪3—8#泊位、钦州果子山10万吨级散货码头、钦州永鑫散货码头等项目加快推进;北海铁山港区3号、4号泊位、邮轮码头正式开工,钦州港深水航道扩建工程调整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并已开工建设;南宁郁江老口航运枢纽可研报告已获国家批复,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项目建议书已完成预评估。航空方面:南宁吴圩机场新航站区扩建项目建议书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桂林两江机场航站楼扩建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待批。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南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可研已上报。水利方面: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已开工建设,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工程可研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落久水利枢纽、洋溪水利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口岸方面:钦州口岸扩大开放范围已补列入国家“十一五”口岸规划,国务院已批复同意钦州口岸扩大对外开放。另外,南宁国际区域性及柳州、梧州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等一批相关规划已编制完成。
    二、一批重大政策的有效落实,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一)加强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及中央企业对广西的大力支持
    为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对《意见》实施的指导和支持,郭声琨书记和马飚主席亲自带队到国家发改委等国家有关部委,汇报沟通我区贯彻落实《意见》情况,商议部省合作。国家发改委在重大项目布局、项目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10年国家已审批核准我区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等14个重大项目,给予一批重大项目发放开展前期工作“路条”,下达我区中央预算内投资122亿元,涉及廉租房、农村饮水安全、高速公路、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社会教育卫生等122个专项。财政部进一步加大对我区的支持力度,下达我区均衡性转移支付233.68亿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46.62亿元等。2009年国土资源部就批准我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2010年4月国土资源部又发来《关于支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的函》(国土资函〔2010〕207号),提出26条具体政策措施,从支持广西沿海沿江率先发展,共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加快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促进有色金属等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和地质环境保护等14个方面支持我区发展,这是《意见》出台后,与之配套出台的支持广西发展的第一份国家部委文件,大大提高了国土资源对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9月2日,民政部出台《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广西民政事业发展的意见》(民发〔2010〕122号),将通过继续加大中央对广西社会救助补助资金的投入力度,支持广西进一步加强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支持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等方式,多举措支持广西民政事业发展。10月19日,教育部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意见》支持广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教厅发〔2010〕6号),支持广西以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广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支持广西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广西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广西教育事业发展。水利部、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商务部、林业局、铁道部、交通运输部、旅游局、质检总局、卫生部、环保部、工信部、海洋局、中国侨联以及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部委及中央(大型)企业先后与自治区政府签署有关合作协议、备忘录或会谈纪要。国家文化部、税务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国家部委也明确要给我区较大支持。2009年以来,已有26个国家部委及中央(大型)企业出台具体支持我区发展的办法、政策等。
    (二)落实重大政策,大胆开展先行先试,增强我区加快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围绕《意见》中的先行先试政策,我区各市各有关部门加快工作,大胆探索。积极推动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暂行办法》,编制《中铝广西分公司直购电试点方案》上报国家待批。推进百色铝产业循环经济试点,相关材料已上报国家待审批,初步完成三水铝土矿综合开发工业性试验。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在凭祥市启动,截至2010年12月底,累积办理试点业务7652笔,居全国第一,金额突破126亿元,居8个边境省区第一。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列入中央11号文件,确定为国家三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之一,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已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资助前期经费项目。国务院同意将北海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土资源部已批准我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科技部已同意南宁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国—东盟文化产品物流园区、中国—东盟文化产品人才培养基地已纳入新闻出版总署重点项目库项目,文化部已初步确定将来宾市作为全国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2010年我区开始实行“省直管县”试点,我区12个试点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正在加快实施,被列入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单位的14个县(市、区)已正式启动试点工作,武鸣、融水、藤县等8个县及32个乡镇已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工作,权属集体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由5元/亩提高到10元/亩。南宁市已正式出台《关于加快五象新区总部基地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明确未来5年内政府每年将拿出上亿元资金扶持总部经济发展;桂林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北海市积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界限,建立全区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玉林市出台《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方案》,被确定为全区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城市;河池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百色壮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试点正式启动;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中越跨国旅游合作区、涠洲岛旅游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积极实施“两区一带”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
    (一)加快培育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龙头
    全面实施产业、港口、交通、物流、城建、旅游、招商、文化等八大重点任务,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迈出新步伐。钦州港口岸扩大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正式批准,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区有序运营,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建成,钦州炼油一期工程、金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北海铁山港石化、防城港核电一期工程加快推进,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开工准备工程基本完成,具备全面开工的条件,临海、临港产业群正逐步形成。北部湾港实现“三港合一”,已跨入全国亿吨大港行列,2010年北部湾港新增吞吐能力超过500万吨,总吞吐能力1.2亿吨,万吨级以上泊位达49个,经济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高于全区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达1/3。
    (二)打造西江经济带取得积极进展
    自治区政府已出台《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组建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江黄金水道深入推进,第一批西江黄金水道项目中的28个港口码头、7个航道、3个枢纽船闸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百色旺江作业区等项目建成投产,已建成南宁至贵港1000吨级、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实现千吨级江海联运。2010年内河港口新增吞吐能力超过400万吨,总吞吐能力6000万吨,千吨级泊位达74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6157公里。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国家批复,承接产业转移势头迅猛。西江沿岸已初步形成了水泥、船舶制造、港口物流等临江产业群,沿海产业布局不断完善。《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也将呼之欲出。
    (三)积极探索创新桂西资源富集区资源开发路子
    加快打造百色生态铝工业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河池有色金属、水电和生态旅游基地,崇左糖业和锰深加工基地。百色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在平果铝基础上,德保、靖西两大铝生产基地迅猛发展,初步建成田东铝配套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以百色工业园和田阳新山工业园为平台的产学研基地。河池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和精深加工,实施“三百工程”,加快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龙滩水电站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获国家批准,为水电基地建设奠定基础。崇左以湘桂集团为依托,打造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推进广西有色金属集团锰系不锈钢、中信大锰集团无汞碱锰电池等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锰系列精深加工为主的锰加工业,建立广西最大的铁合金生产基地。红色旅游、巴马长寿养生旅游、刘三姐文化旅游等成为旅游产品亮点。目前,《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网站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