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改革,来源于思想解放,这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十多年来,改革的主线串起了南宁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
————投融资体制改革。这被认为是对南宁市发展推动作用最大的一项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南宁市依靠“以项目资金带开发,开发一片建设一片”的滚动式发展思路进行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新世纪以来,又通过拍卖土地使用权、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广告经营权等方式,通过资本运作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1997年,南宁市向一家企业转让南宁“四桥一路”的收费经营权,将融到的资金又修了几条路和桥。南宁市10年前财政收入不到17亿元,除了吃饭就没剩什么钱了,靠财政基本上没什么钱搞建设。投融资体制搞顺了,南宁市有条件办的事就增加了,进入了良性发展的阶段。实际上过去几年,南宁市每年的城市建设投入都达到100多亿元。
————企业改革。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南宁就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在企业间开展资产重组。到2001年底,全市12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90%以上都已放开。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从1995年起,南宁即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在工业系统内部组建了南宁市国有资产工业投资公司。1997年,进一步撤销了一批行业主管部门和国资工业投资公司,先后成立“振宁”、“壮宁”、“沛宁”三家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授权其经营不同行业企业的数十亿元国有资产。从而在广西率先建立起“国有资产经营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资经营管理体制。2002年,南宁非经营性资产管理改革被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认为“对我国行政事业性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住房制度改革。在全国,南宁市是较早为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而进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城市。早在1988年,南宁市武鸣县就在广西率先进行按标准价出售公有住房的改革试点。从1992年起,南宁在全市铺开以买房为重点的住房制度改革,之后,逐步向包括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展住房公积金个人抵押贷款业务、提高公有住房租金、支持职工集资建房、实施安居工程等在内的综合性改革推进。
————财政体制改革。上世纪90年代,南宁市出台了四大财政体制改革举措:成立了收费管理局;政府采购管理处;工程预决算审核所和会计公司。
————尝试非上市公司股票托管。1993年5月,南宁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股权证托管中心。当时国家有关部门及专家,对南宁集中管理非上市公司股票的探索给予了肯定。
————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改革。
南宁是我国第一个建成应急联动系统的城市,应急联动不仅需要在技术上实现高效的统一指挥调度,更要在体制上打破行业分立的信息孤岛。虽然不能说南宁已经拥有了最先进的应急指挥系统,但在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上先行了一步。
此外,南宁市的城市管理、建设体制改革等,也都走在了前列,解决了制约南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城市发展的后发优势。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