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属单位话发改

关键节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年轻人在关注什么?

发布时间:2025/10/30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 打印 ]

  时代大潮涌,青年担当立潮头——记国家发展改革委第十五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年轻人在关注着什么?
  经过全委上千名干部4个月的交流研讨,10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十五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大会上,10位委内中青年干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答卷”浓缩在2小时内逐一展示,为听众带来一场“思想盛宴”。
  自2000年第一届至今,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已走过25个春秋,成为委内中青年干部奉献智慧、交流思想的专业讲台,展现才华、展示风采的靓丽舞台,锻炼干部、发现人才的重要平台。
  每一届研讨会都紧扣时代脉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第十五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聚焦“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全委各单位积极响应,广泛动员,引导广大中青年干部深入研究,将来自一线的选题,融入日常、融入实际,共提交论文603篇。经过评审,共有101篇论文入围。经过层层筛选,10篇论文进入大会进行汇报。
  消费是多位参赛选手关注的议题。“十五五”时期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进一步彰显,其中消费导向型行业还有多少增量空间?青年干部伍绍文通过构建投资效益评价指标,定量分析我国投资与消费需求的匹配程度,梳理出有望释放巨大市场空间的几大消费趋势,根据消费导向型行业特点提出“对症下药”的政策思路。
  消费与人息息相关,人口因素是影响经济增长和需求结构变动的重要变量。青年干部夏礼栋结合人口变化趋势,构建消费预测模型,测算未来十年我国居民消费变化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推进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极。青年干部张安驰认为,促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经济大省挑大梁是“关键一招”。通过实证分析,他进一步提出实现经济大省在创新和产业发展等领域“强强联合”的实施路径。
  “任督二脉是人体重要的两条经脉,任督二脉通了人体的循环就通了。那么如何打通国内大循环的任督二脉?”青年干部侯康生动的开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借鉴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基于2024年5条要素流12项指标的100多万条数据,对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进行“把脉问诊、开方抓药”。
  年轻干部能对重大战略、重大议题“举重若轻”的背后,离不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对年轻干部的重视与培养。国家发展改革委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多、承担大事急事难事多的工作实际,也时刻锻造着发改青年的站位视野和素质本领。一系列论文的行文架构中,无不体现着发改工作的方法论:
  ——宏观视野与微观探究相结合。把基层一线动态纳入宏观制度构建的思考中,既能放眼宏观,又能深挖行业。
  作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现象,“内卷式”竞争的形成原因具有多维性和复杂性,涉及企业、行业、政府多个方面。青年干部许华勇提出独特四维视角,通过多方论证深入分析。
  ——敢于“动真碰硬”,触及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更需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的信心与勇气。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这一转变也深刻地体现在我国新增住房需求变化中。”青年干部李志鸿对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整作了国际对比分析,并对到2035年我国新增住房需求进行量化测算,提出有针对性政策建议。
  ——统筹把握内与外、清晰洞察“时”与“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正确分析发展环境,准确判断发展趋势,才能科学提出发展目标和任务。
  未来,新的竞技场领域(如AI等)将成为驱动增长的“富矿”,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决胜未来竞技场靠什么,如何干?青年干部周园丁从全球头部企业发展历程探究国际产业竞争的关键因子,对未来竞技场上大国博弈的形式进行了穿透式的分析,并提出决胜未来的政策建议。
  ——运用创新思维、改革办法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更需要用敏锐的观察力提前预判、未雨绸缪,防范“黑天鹅”与“灰犀牛”风险,赢得战略主动。
  当前,稳定币受到世界主要经济体高度关注,不少知名公司和机构等纷纷加快布局稳定币市场。青年干部潘海洋通过探讨稳定币给跨境支付和金融体系带来的变革,全面剖析稳定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新”中也孕育着机遇和潜能,潜藏着扩内需的新增长点。需要用敏锐的洞察力捕捉,于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苏超’以群众赛事带动多元消费和产业协同,实现‘一场比赛撬动一个区域’的强大外溢效应,为赛事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青年干部夏凤阳从今年爆火的“苏超”入手分析,认为赛事经济不是“昙花一现的热闹”,而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群众期待的“大势所趋”,完全有能力、有潜力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点。
  在研讨会这个平台上,一大批优秀干部交流思想、展现风采、脱颖而出,一大批研讨成果已应用到相关政策研究中。研讨会也在“守正”中不断大胆创新组织机制与展现方式。本届研讨会首次全面推行“揭榜挂帅”机制——谁能干,谁揭榜;谁挂帅,谁攻坚。为加强交流互动、形成观点碰撞、完善政策建议,本届研讨会首次举办5场圆桌研讨,聚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30篇论文作者同全委中青年干部一起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痛点难题开展深入碰撞和交流。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总结讲话中再次提到了对全委干部“能文能武”的要求——“文”要能静下来研究重大问题,“武”要能走出去协调工作推动工作。“年轻同志是今后发改事业的骨干力量,也是研究重要问题重要政策的基础力量。要潜心钻研业务,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
  “郑主任的讲话振奋人心,是对我们发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获得一等奖的许华勇在大会后对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说。“我们将按照郑主任的要求,深化理论研究、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增强工作本领,练就‘能文能武’的真本事,努力当好‘参谋助手’。”
  “研讨会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获得二等奖的李志鸿对记者表示,要持续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把研究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政策建议和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
  时代大潮涌,青年担当立潮头。此次入围决赛的主讲人,有新人也有往届入围过大会的“老面孔”,其中29岁的青年干部张浩收获全场最高分,展现着新一代发改人的青春锐气与进取精神。25年来,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选题和不断创新的组织方式,不变的是家国情怀和勇于展示真知灼见的蓬勃朝气。厚重的历史积淀让国家发展改革委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愈发丰富坚实,也必将激励更多新时代发改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先锋和勇于担当的生力军。(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甄敬怡)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