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属单位话发改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共绘“十五五”发展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 打印 ]

  今年10月举行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按照惯例,中央全会后,国务院还会成立“十五五”纲要草案起草组,根据党中央建议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草案。

  五年规划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也是汇集众智、反映民意、凝聚共识的过程。连月来,围绕“十五五”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全国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有关方面组织企业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社会公众踊跃建言献策,彰显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蓬勃脉动。
  记者注意到,近日提请二次审议的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稿,增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明确编制国家发展规划应当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向社会公开征集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全国人大的法定职权。在五年规划编制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会围绕国家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开展专题调研。
  今年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植根人民、联系广泛的优势,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启动“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专题调研,目的是为党中央决策和国务院编制规划提供参考,为十四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规划纲要做好准备。
  3月27日召开的专题调研动员部署会议强调,要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指引,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结合职能职责突出重点、精准选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把群众期盼和社会关切反映上来,把各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体现出来,确保专题调研质量,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运用。
  9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专题调研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奇在报告中表示,参加调研的10个专门委员会、4个工作委员会和常委会办公厅都积极行动,结合自身职能职责精准选题,精心制定调研方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共形成26份专题调研报告,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体现了调研目的和任务要求。
  结合专题调研,报告对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的总体思路、指导原则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包括:充分认识“十五五”时期内外部环境,准确把握阶段性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方位扩大内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的同时,代表工作委员会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开展调研。代表们在创新驱动、产业体系、扩大内需、改革开放、绿色转型、社会文化、民主法治等方面,撰写50份调研报告,提出432条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国家发展规划纲要开展专题调研,始于“十二五”时期。2010年、2015年、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围绕编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开展专题调研,对相关领域的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研判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为编制规划纲要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全国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全国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主要通过参与规划调研、召开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会议等形式对五年规划编制提出建议。
  8月25日至26日,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在京举行。这是一次专门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协商议政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
  会上,14位全国政协常委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作大会发言。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8个专题进行分组讨论,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王国生常委建议,统筹做好中长期目标和远景目标的有效衔接,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马建堂常委建议,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提振消费意愿、拓展消费场景、扩大消费供给,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十五五”时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攻坚期。孔令智常委代表台盟中央发言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重组与产业深度变革。谢茹常委代表全国工商联发言建议,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让民营企业在畅通工农城乡循环、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中发挥更大作用。
  “十五五”时期,国际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不利因素和挑战明显增多。张柏青常委代表致公党中央发言建议,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规划编制重点,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他建议,支持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建设高水平海外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和创新联合体,加强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优化开放环境。
  “十五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承上启下、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王金南常委代表农工党中央发言时说,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此,他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等诸多建议。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林毅夫常委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发言时指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实现人口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及其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平衡。他建议,在“十五五”规划中,部署加强养老服务科技创新,研究涉及养老服务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高水平协商议政的基础。2月下旬开始,全国政协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专门委员会,根据各自所联系界别的特点开展了深入调研。
  国家发展改革委接连召开多场企业座谈会
  千千万万企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来自各类企业的意见建议,对编制“十五五”规划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6月10日、7月23日、8月25日,围绕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接连在京主持召开了三场企业座谈会,分别聚焦科技创新领域、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扩内需稳就业等主题听取企业意见建议。7月10日至11日,郑栅洁赴河北调研期间,在石家庄主持召开座谈会,也听取了4家企业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参会企业负责人建议国家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更加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结合、技术研发和场景应用相结合、市场拓展和民生改善相结合,强化科技创新领域的资金、人才、能源、数据等要素支撑;突出完善国企民企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支持引导企业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发展整体效益;进一步完善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市场有序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企业人才和用工保障等方面政策,助力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中长期规划编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重要职责,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交付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6月10日座谈会上,郑栅洁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立足政策研究和经济分析、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改革和创新、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等职能职责,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编制“十五五”规划过程中,认真研究吸纳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提出更有针对性政策举措。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把五年规划决策圈分为三层:决策层指导文本起草,把握总体方向;编制层集中各方意见,负责文件的起草工作;征询层包括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专家学者、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就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接连召开多场企业座谈会,体现了编制层和征询层的双向互动。”
  此外,去年1月和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的两批(去年26个、今年18个)研究课题,形成的课题研究报告将为党中央决策和国务院编制规划提供参考。
  社会公众网络建言超过311万余条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超过11亿人,互联网是倾听人民心声、汇聚人民智慧的重要渠道。
  5月20日至6月20日,“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311.3万条,为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有益参考。
  鄢一龙向记者梳理道,编制“十五”计划时,有关方面通过征文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编制“十一五”规划时,开始系统征求公众意见,但此前这项工作都是在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后期阶段开展的;“十四五”规划编制首次在五年规划《建议》起草阶段增加了网上征求意见活动,而“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比“十四五”提前了近3个月,这也能够在规划编制的早期阶段就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本次活动在建言主题方面设置了“人工智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共同富裕”等多个板块,充分听取群众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
  “建立与完善AI技术在互联网平台的使用规范制度”“优化中西部地区师资配置,为中西部发展提供人才”“建议加大对农村快递网点的政策扶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留言内容既有聚焦国家战略的宏观思考,又有关注民生问题的微观感受;既直面现实难题,又提出操作性路径,还体现了“问题导向”与“方案思维”的深度融合。
  鄢一龙告诉记者,五年规划编制每个阶段的前期与后期都会有大规模的征求意见,实现规划逻辑与民生逻辑环环相扣,形成政策讨论的生动场面,也提高了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付朝欢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