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属单位话发改

【专家观点】数字中国建设呈现五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5/08/01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 打印 ]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以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充分展现了2024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经过十年发展,数字中国建设呈现出体系化推进、惠民化发展、场景化应用、数智化创新、国际化拓展的鲜明发展特征,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

  从发展模式上,更加突出体系化推进。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必须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近年来,全国数据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力度明显增强,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下,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总量达41.06泽字节(ZB),数据赋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2522”的顶层框架逐步由发展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从发展导向上,更加突出惠民化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取得一系列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在线服务水平跃居全球前列,2024年以来推出3批3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极大便捷人民群众办事创业。90%以上的行政村通5G,社会保障卡覆盖98.6%人口。互联网医院数量超3300家,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覆盖所有市县。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等智能设备的数据增速分别达51.43%、29.28%,数据红利切实惠及人民群众。

  从发展重点上,更加强调场景化应用。数字中国建设牢牢根植于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求场景,突出数字化工作脱虚向实的基本导向,“数据要素×”激发各领域场景化应用更加丰富,无人工厂、低空经济、智慧交通、城市信息模型(CIM)、自然资源“一张图”、数字孪生水利等行业应用取得实效,数字中国建设的实际应用成效更加突出。

  从发展动力上,更加突出数智化创新。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呈现融合创新发展态势,数智技术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成为驱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创新动力。全球新公开的4.5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中,我国占比达61.5%。以DeepSeek、通义千问等为代表的国产人工智能崛起。截至2025年3月31日,共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最新一批行业大模型占比超50%。利用大模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态。2025年4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举办,尽管“选手们”憨态百出,但无疑已经开启具身智能体规模化应用的新征程。

  从发展格局上,更加突出国际化拓展。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受到世界瞩目,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遵循,多双边数字经济合作稳步推进,与一批国家签署数字经济合作谅解备忘录,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电商“出海”、算力“出海”、模型“出海”等模式业态蔚然成风,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63万亿元,实现10.8%的增长,数字贸易占全部外贸总额比重提升至6%。中拉、中国-东盟、中国-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多边数字经济合作水平不断深化,数字中国成为引领全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来源:《中国网信》2025年第5期;作者:王晓冬,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部政务外网发展规划处处长,正高级工程师)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