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属单位话发改

累土聚沙 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层之台”

发布时间:2023/02/28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 打印 ]

  ——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九周年之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迎来九周年的日子。九年来,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番变化,京津冀三省市板块联动、协作共赢,谱写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华美篇章。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取得了新的更大进展。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实推进,新“两翼”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2年,在坚持严控增量与疏解存量有机结合的情况下,北京内部重组与向外疏解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加快完善。

  内部重组方面,审核把关了北京市域范围内,特别是城六区和五环内新增建设项目,修订发布了新版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160余家,拆除违建超过2800万平方米。“新版《目录》与疏解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性制造和污染企业等存量调整措施紧密结合,控增量、疏存量,疏控并举,形成‘组合拳’,共同助力北京转型发展,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向外疏解方面,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陆续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中国星网总部项目主体结构封顶,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项目加快建设。

  2022年7月25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央企又添重要一员。就在成立不到一个月后的8月23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林、总经理郭斌一行就到雄安新区调研考察,选定了该企业总部在雄安的地址。

  另外,首批4所疏解高校、2家疏解医院也确定了选址。北京市以“交钥匙”方式支持建设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项目建成移交雄安新区,医院项目加快建设。

  “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的各类机构已经累计达140余家。”雄安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河北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雄安新区建设提速。这意味着,雄安新区除了疏解项目外,实现了建设的全面提速。

  夜色下,从空中俯瞰雄安新区第一个集中建成区容东片区,灯火璀璨、光彩绚烂。如今,这片崭新的家园已经有近6万人入住。随着一批配套设施的陆续竣工投用,雄安新区的巨大魅力正在徐徐展现。“目前,起步区‘四横十纵’骨干路网全面开工,启动区‘三横四纵’骨干路网具备通车条件。白洋淀水质总体达到Ⅲ类,森林覆盖率达34%。”上述雄安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2年,除了雄安新区,作为北京新“两翼”之一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加快了高质量发展,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示新形象。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兔年春节刚过,北京城市副中心就恢复了如火如荼加快建设的场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地下30米深处的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京华号”盾构机每天都在以18~20米的速度自北向南推进。

  东六环改造工程完工后,城市副中心12条规划道路、5条现状道路将实现东西向贯通,可有效缓解东六环交通压力,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务水平,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而这样热火朝天的场景不仅出现在这一个地方。形似“粮仓”的剧院、状如“赤印”的图书馆和“帆船”模样的博物馆初现芳容。作为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建筑”的建设者们抢抓施工节点,力争2023年年底前对外开放试运营。

  “北京市制定出台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及政策、任务、项目清单,保持年度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行政办公区二期进入施工收尾阶段,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公共建筑主体工程完工。跨潮白河大桥北京段、河北段同步开工建设,北三县至北京国贸地区通勤定制快巴试点开通,京通快速路、通燕高速除早高峰全时段免费通行,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旅游通航。”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重点区域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

  “2022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海铁联运量完成120.3万标准箱,中欧班列运量突破8万标准箱,同比增幅超过50%。”天津滨海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这是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侧面。除此之外,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也迈出新步伐,在泊船时效率再破世界纪录,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140条。

  另外,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融资租赁行业持续领跑全国,累计完成飞机租赁超2000架。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区块链—供应链模式融资、京津冀科技创新资产支持票据等一批国内首创金融产品相继推出。

  乘着奥运的东风,河北省张家口市“两区”建设也不断深入推进。2022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河北省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后奥运经济发展的意见》并拿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数据显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假期,张家口市共计接待游客151.71万人次,综合收入11.34亿元。其中崇礼区六大滑雪场共计接待游客15.69万人次,综合收入1.48亿元。张家口牢牢端住了“冰雪的饭碗”。

  同时,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也在顺利推进。2022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2600万千瓦,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三大赛区所有场馆历史性地完成100%清洁能源供应,兑现了“绿色奥运”庄严承诺。

  另外,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一期)正式运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保税仓储物流中心、多式联运库等投入使用,顺丰华北智慧物流总部、光大熙麦、华芯无限航空等一批临空指向性强、航空关联度高的产业项目有序建设。

  除了重点区域的引领带动,“创新”这个重要引擎从未脱离过人们的视野。三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加快破除显性隐性壁垒,一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落地实施。

  ——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围绕新能源汽车、光电显示等8个产业领域开展研发攻关,“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活细胞超分辨显微镜”等11项技术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和“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京津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1117家,培育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00余家。

  ——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京津冀三省市签订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商事制度等5个重点领域子协议,职业资格证书核验等15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00项涉税事项“同事同标”。证监会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2022年京津冀地区首发上市企业融资规模超过1500亿元,上市公司共披露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超过4500亿元。

  ——对外开放水平得到有序提升。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实施544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

  重点领域协同取得新突破,三地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往来密切。让跨区域社会生活更加便捷,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今年2月10日起,河北省实施医保新规,取消参保人员到京津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手续。这意味着,河北参保人员在京津相关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就医,可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免备案直接结算。

  这不仅有利于河北居民到北京和天津就医,而且,对于大量跨省区流动以及长期居住人口来说,更是非常大的便利。

  “取消备案让我们看病方便多了,直接拿着医保卡就能去北京的医院看病了。过去,如果不备案,异地就医不仅要全额垫付医疗费用,而且不备案产生的医疗费用是不能报销的。”跟随子女在北京生活的张阿姨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她告诉记者,从以前的有病不敢在北京看,医药费自费掏不起,到后来的可以网上备案,回老家报销,再到今年出台了取消备案的政策,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为了使异地就医更方便更省钱,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还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机制和政策,三省市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685家、互认项目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313家。

  三地的教育合作也不断深化。京津冀职业教育合作提质增效,京冀两地探索开展中职阶段在河北培养、高职阶段在北京培养的“3+2”模式,6所京津高职院校在河北省投放单招计划3000余人,同比增加50%。59所京津冀优质学校与雄安新区61所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实现县域层面全覆盖。

  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人社部完善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京津冀失业人员可在区域内任一地点(常住地、户籍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失业登记,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聚焦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三地还统筹推进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

  ——交通一体化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持续推进。北京市域(郊)功能布局规划印发实施。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宝坻—北辰段)及京廊、京保、京涿通勤高铁开通运营。雄安新区至商丘、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铁、津潍高铁天津段、京滨城际铁路(北辰—滨海新区段)、太子城至锡林浩特铁路、城市副中心线西段提升工程开工建设,津兴城际铁路全线铺轨,百年老站北京丰台站以全新面貌运营。公路交通网更加便捷通畅。津石高速全线贯通,京雄高速北京段六环至市界段、京秦高速遵秦段、张尚高速建成通车。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有力有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2022年修编)》,进一步提升永定河生态补水能力和保障水平。三省市还签署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潮白河等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2022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只有4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6.7%;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2.2%,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京津冀地区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7.5%,同比上升7.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产业转移承接有序推进。2022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356.9亿元,累计超2100亿元。天津引进北京投资新设机构1406家,新落地重大项目318个,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总部、力神滨海新能源产业基地等一批优质企业和创新资源顺利落户,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849家。河北省与中科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11家技术转移机构共建京津冀科技成果协同转化中心等平台。(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成静)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