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属单位话发改

绘就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3/02/17
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 打印 ]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作了明确的战略部署要求,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推动区域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刻领悟把握新时代党对区域发展工作全面领导的实践特点,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总体目标牵引,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全力绘就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新时代党对区域发展工作全面领导的实践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最大优势所在、关键所在、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推动我国区域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发展的战略政策体系,擘画区域协调发展新蓝图,绘就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入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部署和推动区域战略实施,这是党领导区域发展工作最大的制度优势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就推动我国区域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论断,在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成为指引我国区域发展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部署和推动区域发展各项战略实施,擘画区域发展蓝图,为新时代区域发展工作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和掌舵定向的思想智慧,这是推动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不断开创新境界的根本保障,必将推动我国区域发展不断取得新变革新的伟大成就。

  ——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这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区域发展工作着眼长远战略意图的集中体现

  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每一项区域重大战略都有其背后特殊的战略内涵和要义,都要从历史发展的长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理解、把握和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在更大区域范畴统筹探索人口和经济要素密集地区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探索建立粤港澳三地协调协同发展新模式,让港澳深度融入祖国发展大局、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切实打破行政壁垒,利用好行政区划资源,提高政策协同性,解决跨行政区合作共同发展问题。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首要是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推动走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坚持从历史思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认识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的要义,我们在推动工作的时候就能更好地算大账,不计较“一时一利”,不局限于“一地一事”,就能够更好地处理短期和长期的关系,能够抓住每个阶段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眼下大事要事实事办好办出成效,也保持历史耐心,久久为功推动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因地制宜,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这是党领导区域发展工作最管用的方法论

  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的各项区域发展工作,其中蕴含的一个重要方法主线,就是在全国“一盘棋”谋篇布局下因势利导推动不同区域和各地区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子。重大战略区域、中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区域、不同主体功能类型地区、各省份乃至市县层面,既服务服从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大市场建设、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等统一战略部署需要,同时又要发挥各地独特优势和作用,各有侧重地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局战略部署下引导因地制宜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分区施策”,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推动不同区域各取所长、各显其能,这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区域发展差异,尊重和顺应了发展规律,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思想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有机结合在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实践的生动体现,有利于更好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和形成全局的整体优势,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区域发展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遵循。

  ——建立健全强有力的从部门到地方落实区域战略的实施机制,这是党领导区域发展工作最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中央决策推动下,从部门到地方形成了纵横联动、上下一致的组织实施区域战略的制度性安排,建立起了强有力的区域战略实施机制,凝聚了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为推动区域发展工作提供了强力的组织保障力量,切实推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各部门各地方贯彻落实区域战略的强大力量。正是有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机制,实现了区域战略从决策部署、组织领导到推动实施全过程方向任务明确、实施路线清晰、政策落地保障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战略实施路线图更加明晰、区域政策举措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组织实施机制更加长效化,并在区域战略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任务接续推进、政策落地的清单化管理,汇聚形成全社会推动战略实施的合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条线一条心干到底,确保按照中央明确的区域战略蓝图推动实现各项工作真抓实干见实效。

  ——不断提高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水平,这是党领导新时代区域发展工作取得的最显著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区域重大战略为引领,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基础,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保障,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区域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区域发展动能不断培育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质量水平持续提高。一是逐步构建起了连接东中西、贯通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我国区域开发结构更加合理优化。二是逐步优化形成了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空间治理更加精细。三是逐步构建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区域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空间不断拓展升级。四是逐步塑造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的能力持续增强。

  新征程上推动区域发展的着力点

  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持续巩固和发挥党领导区域工作的综合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不断推动区域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为新发展格局构建提供广阔纵深空间和多梯度增长、多样化发展、强劲韧性的区域动力支撑,以区域更高质量的发展、更高程度的协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引擎和路径示范

  着力提升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深化三大战略区域之间合作,持续增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功能,不断提高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的综合竞争力。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体系,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促进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协同,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和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口和经济密集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先进路径模式。持续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快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用好行政区划资源,切实提升区域资源要素配置整合能力,不断增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的整体竞争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跨行政区高水平合作发展的先进路径模式。深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大合作平台先行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粤港澳三地重点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香港、澳门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覆盖南北方大部分区域,是我国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提升东西双向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战略区域和大动脉,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流域治理的先进路径模式。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切实增强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战略作用。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屏障功能,增强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切实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发展,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立足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和各地区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差别大的现实条件,因地制宜引导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强化区域协调联动,持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让不同地区人民群众都能够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强化举措、接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协同推进大保护、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充分激发市场潜力活力,强化劳动力及资源要素就地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水平,积极培育新动能,加快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夯实增强东北地区在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上的战略保障功能,着力营造高品质营商环境,深化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开放合作,提升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和冰雪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着力发挥中部地区区位、产业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综合优势条件,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内陆地区开放平台,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协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先进制造业水平,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增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创新发展、对外开放新优势,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资源型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加快补齐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供给短板,着力培育内生发展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坚决破除地区之间的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健全发挥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域利益补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政策调整和区域发展保障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协调联动发展。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优化生产力布局,把主体功能区制度细化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层面,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统筹推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动力系统和国土空间保护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全面提高空间发展质量效率。

  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保障供应链,构筑产业安全防线,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产业集群,切实推动把经济优势区域打造成为带动区域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巩固提升畜牧产品优势区,加快培育水产品优势区,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以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支持能源资源富集地区提升资源就地经济转化能力,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和运输格局,加强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建设,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切实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增强边疆地区发展能力,强化人口和经济支撑,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切实维护国家边疆安全。推动动力源地区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能源资源富集地和边境地区等战略功能区域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扎实推动实施全国及各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强化“三区三线”国土空间一张底图管控,加强国土开发边界管理、红线约束和战略性留白,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加强空间发展统筹协调,有序有效推动区域开发建设和国土空间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国土空间安全保障。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积极拓展我国区域战略部署的海洋空间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战略目标引领,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推动过去以陆地国土开发为主逐步走向陆海国土统筹发展,促进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部署空间从陆地延伸到海域,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海洋空间支撑。

  加快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促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增强海洋在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的综合能力,培育形成更多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统筹陆海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推进海洋领域务实合作,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作者: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四部主任 张燕,本文发表于《瞭望》2023年第7期)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