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属单位话发改

消费“怎么办”:除痛点难点拓更大空间

发布时间:2022/08/05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 打印 ]

    ——八个怎么办看上半年经济运行

  凌晨5点,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之中,山东济南的大观园早市已经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夏日深夜的四川成都,则变成了一座灯火绚烂的城市,夜经济在这里崛起和繁荣……从早到晚,从早市到夜市,济南和成都等地方展现出的城市新风貌是当下我国消费呈现持续复苏回升态势的一个“缩影”。

  尽管上半年,受疫情多点散发冲击影响,市场销售出现下滑,特别是服务消费回落比较明显。但正如日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所指出的,5月份以来,国内消费经受住疫情冲击,呈现回升势头,积极变化明显增多,我国消费有望保持持续恢复。

  “消费数据的表现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尽管上半年消费增速还是呈下降态势,但取得这样的数据已经非常不容易,这说明我国消费仍然具有较大的韧性,也是各类政策效应逐步释放的体现。”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清彬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疫情形势逐步好转、防控手段进一步科学精准,叠加各项政策助推下,下半年消费有望出现反弹式恢复。

  “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依然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瞄准居民消费个性化多元化和结构升级趋势,聚焦消费领域痛点难点堵点和体制机制障碍,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

  新“态势”

  各地齐发力消费渐“回暖”

  7月中旬,北京朝阳合生汇、西单君太百货、华熙LIVE·五棵松商业区等各大商圈周末人流量剧增,热闹非凡。记者在中午午餐时间观察到,北京市三里屯SOHO下沉广场的一家四川冒菜馆不到12点就已经排起了长队,折射出北京餐饮业逐渐恢复的一派热闹景象。据去哪儿网最新数据显示,7月10日,北京市京郊住宿消费券上线后的第一个小时,该平台App京郊酒店搜索量环比增长约21倍。

  而这些令人熟悉的场景和令人振奋的数据正是北京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暖经济复苏的最好佐证。据悉,6月初,北京市印发《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提出六方面45条举措,并明确将加快恢复大宗消费和新型消费,更大力度挖掘消费潜力;近期,北京市8个部门则联合印发《关于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的具体措施》,覆盖餐饮零售、文化娱乐、体育康养、休闲旅游等多重业态。

  实际上,不止是北京,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消费有序有效恢复发展,各地纷纷出台力度足、范围广的促消费举措。比如,河南省印发《河南省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实施方案》,从5个方面推出26条真招实招;深圳市密集发布一系列促消费措施,从促消费30条措施到3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等,覆盖线上线下各类消费场景;在推动文旅消费方面,山东济南市已投入2500万元专项文旅惠民消费券,支持景区、演艺、影院、文创、图书等文旅场所开展惠民让利活动。

  可以看到,各地的积极作为和各项政策举措正在逐渐“落地开花”。特别是5月份以来,随着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各项促消费政策显效,市场销售稳步回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零售品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6月份增速转正,同比增长3.1%。

  “从消费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线下消费场景渐次复苏,加上促消费政策发力,消费有望继续恢复。”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基本生活消费较快增长。上半年粮油食品类、饮料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9%和8.2%,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得到保障。6月份,餐饮等服务消费明显改善。随着居民外出消费逐步增多,带动服务消费好转,6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降幅比上月收窄17.1个百分点。

  “从5、6月份的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各地方的促消费政策举措逐渐见效,我国各个领域的消费市场逐渐活跃起来。值得一提的是,投放消费券效果显著,正在成为推动消费市场回升的‘新活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空间”

  数字消费和县域消费崛起

  在李清彬看来,我国拥有巨大国内市场优势,消费仍有较大空间待挖掘。“一方面,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少消费品类仍有待进一步‘下沉’,各类消费品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从大中城市到县乡的拓展过程还在进行之中;另一方面,我国收入水平进一步提升,叠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一步深化、供给体系提升的趋势,消费提质升级的空间很大。”李清彬告诉记者。

  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从上半年情况来看,网上零售稳定增长。上半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5.9%。

  值得注意的是,以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等为代表的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消费方式。有专家称,数字消费逐渐呈现个性化、多样化态势,进一步促进了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

  数字消费的提质增量,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大力推动5G和千兆宽带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要进一步挖潜数字消费的新空间,首先应打通数字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刘英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应加大新基建等方面的有效投资;另一方面应扩大促消费举措的范围,如加大对跨境电商的支持以及加强中欧班列等物流设施的互联互通等。

  此外,县域消费的可挖掘潜力巨大。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县域作为消费的基石市场,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曾发布《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有效拓展县域乡村消费,具体包括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通过企业让利、降低首付比例等方式,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等举措。

  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是拉动县域消费、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工作方案》中提出,以县域为主组织动员当地农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等参与务工。

  专家建言,应统筹规划县域经济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完善城乡要素资源跨界配置相关政策、补齐县城公共服务短板等方面下功夫,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要素流向县城,提升县城承载力,进而提升县城消费的规模化水平。

  新“路径”

  破除痛点难点促消费

  “对于下半年的消费大幅度复苏和恢复应该持积极乐观态度。”刘英对记者表示,下一步,促消费需要从汽车等大宗消费,数字消费,健康、养老消费等诸多领域和层面发力。

  “面向短期(下半年)的、更直接的促消费抓手,还是在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类上,能够起到较快拉动作用。”李清彬告诉记者,从历史上看,2009年和2015年的两轮减征车辆购置税政策都对汽车消费产生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今年实施的现有促进汽车消费措施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可根据情况研究增量政策工具,加大政策力度,促进消费加快恢复。

  刘英认为,接下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通过稳就业稳收入来实现促消费,要在控制好疫情的前提下加速全面复工复产,通过就业和收入的提升来提升公众的消费能力;二是现在各地方出台刺激消费的消费券,不少地方的消费券金额达到数亿元,这些消费券应与发放现金搭配使用,特别是针对农村部分返贫人员和一些低收入老年人,辅助以发放现金极为重要;三是加强统一大市场的建设,给予市场主体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让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让消费畅通无阻。

  对此,李清彬强调,促进消费最基础的、最根本就是稳就业、增收入,背后对应的就是保市场主体。“应继续实施房屋租金减免、减轻水电气费用负担、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率等支持措施,保住市场主体。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根据未来几年人才需求做好稳岗扩岗。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李清彬说。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消费。例如,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和婴幼儿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等;二是完善消费发展支撑体系。例如,推进消费平台健康持续发展,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等;三是以改革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数量、放宽购车人员资格限制。同时,还将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公欣)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