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属单位话发改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怎么做到了以人为本

发布时间:2021/12/31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 打印 ]

  回眸2021——中国发展改革的20个问与答

  民心工程格外需要用心用情精准服务。半径15分钟之内,将民事理顺,将民心聚拢,正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要义所在。2016年,上海市发布了全国首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内涵是“构建步行15分钟步行可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社区生活圈网络。”此后,“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逐步推广到其他城市的探索实践。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街道的63岁居民张志新家需要修整一下卫生间,但张志新有点犯愁:需要重新购买一块地砖替换原来坏掉的一块,这该怎么办?网购吧?一是老年人不太会操作手机,二是网上看到的颜色未免失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张志新到离家不远的小市场看了看。没想到,不但买到了,而且,还一站式采购到了需要的其他物品,包括玻璃胶、铆钉等。张志新乐得合不拢嘴。他告诉记者,他所居住的六里屯街道,生活非常便利:从家到公园只需10分钟,到地铁站10分钟,到公交站5分钟,到社区卫生院5分钟。最近楼下更是新开了一家“北京易捷百姓菜篮子”市场,走过去只需要2分钟,而且价格便宜、品种齐全。

  花钱也要花得舒心便利

  衣食住行,消费是重要的一环。15分钟社区生活圈里,首要的就是消费场景。今年8月11日,商务部公开征求对《城市商圈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构建多层级城市商业体系,提升居民消费品质,将城市商圈具体分为三类:核心商圈、区域商圈和社区商圈。其中社区商圈主要就是指位于社区内部或周边,面向所在社区消费人群,满足步行15分钟范围内日常生活需求和品质消费需求的商圈(即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主要包括组团式社区商圈、街坊式社区商圈和分布式社区商圈。

  今年10月,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发文确定全国首批30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提出力争到2025年,通过打造“百城千圈”,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

  在北京,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累计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1772个,覆盖3182个社区,覆盖98%以上城市社区,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北京已累计建设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早餐、家政服务等基本便民商业网点6000余个,培育生活服务业标准化门店6025个,打造生活性服务业示范街区10条,每百万人口拥有便利店数量达到282家。第三方机构抽样调查显示,86.7%的被访市民对社区及周边生活服务或便民设施表示满意。

  在福建,打开手机微信登录“福建商务一键通”小程序,点击进入福建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平台,就可以了解到附近的商铺,还能领取优惠券。9月28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入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的福建省厦门市以92分的总得分和7.14%的增长率列入该榜单榜首。数据显示,厦门的便利店饱和度达到3443人/店,即每3443人就有一家便利店。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在5000人/店左右的水平,有的城市甚至每2万~3万人才拥有一家便利店。

  在重庆,先后改造、新建了700多个标准化菜市场,2020年支持1247个菜市场禽肉经营摊点配备冷链设施,配备率78%。持续推进社区商业规范化网点建设,评选和支持200个社区示范超市、2998个社区综合超市、4180个社区便民商业网点,示范带动社区商业规范发展。并且,重庆市还印发《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引导家美佳、可购、一七闪店发展“一店多能”的品牌连锁店,鼓励“711”“罗森”布局24小时连锁便利店。目前,重庆全市连锁门店10个以上的企业有56家、门店共6225个。

  消费的便利带来了幸福感的提升。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将台路的童女士告诉记者,不知不觉间,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老旧小区改造与养老等需求紧密结合

  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生活服务业必须跟得上。许多城市因地制宜,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不搞“大拆大建”,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今年9月2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首个家园中心——中仓社区家园中心正式开业。上午10点多,中仓社区家园中心迎来了第一批客人,他们是报名参加社区食堂的100多位老年人。

  住在中仓小区的77岁居民廖大爷说,自己年龄大了,儿女不在身边,做饭也不方便。听说家园中心的社区食堂可以就餐,而且离自己家非常近,他就报了名。吃过之后,他感觉家园中心社区食堂的饭菜卫生、可口,价格也不贵。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食堂以套餐形式供居民自由搭配挑选,其中,一荤两素会员价16元,两荤两素会员价22元,三荤三素会员价32元,持老年卡的老年人在此基础上享受优惠。

  据北京市通州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仓社区家园中心的前身是一座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小区供暖锅炉房,“十三五”时期,中仓小区成为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的10个试点项目之一。该家园中心将原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的废弃锅炉房建设成为建筑面积1825平方米,融合助老、家政、阅览、托管、医疗等多领域的一站式社区级家园中心。

  开业首日,中仓社区家园中心一层的便民理发服务、菜店、超市也同步正式营业,为居民生活所需提供便利。二层的书店也迎来不少读书爱好者。如今,中仓社区家园中心已经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家园中心场地宽敞,还有很多健身器材,大家都爱来这里一块儿聊天、运动。活动结束之后还能在一楼的便民超市顺便买点水果、青菜回家,别提多方便了。”居民张阿姨高兴地说。

  15分钟社区生活圈,首先方便的就是老年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4亿人,占比达到18.7%;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9亿人,占比达到13.5%。如何让我们的社区更适合老年人需求,是各方面都在研究的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李璐分析认为,在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过程中,我国的大中城市还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服务设施配置不足。目前我国超大城市、大城市的核心区寸土寸金,老旧小区中空间有限。群众最急需最关切的服务,如居家养老、助餐助医、普惠托育等在15分钟生活圈中还有短板。部分大中城市新建小区在规划设计中,能配建有标准要求的设施,如新建小区要求配建人均不低于0.1平方米的养老服务设施,但对于托育、康复辅具适配等新需求的设施难以满足。

  二是服务功能兼容不足。针对“一老一小”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医养康养的社区结合方案以及利用信息化平台的供需匹配方案等,实际上要求对现有设施功能进行整合,但社区设施的改造兼容也待推进。

  不久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汪科表示,2019年以来,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2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各地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近2万部,增设或改造提升养老、助餐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近3万个。此外,住建部还将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构建15分钟生活圈,支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支持服务性小微企业力度加大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消费上,更体现在软件上、服务上。

  今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强调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等群众“家门口”的生活服务。推动公共服务机构、便民服务设施、商业服务网点辐射所有城乡社区,推动社区物业延伸发展基础性、嵌入式服务;推动大城市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五年内逐步覆盖80%以上社区。同时,激活社区服务功能,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完善城市生活服务网点布局、业态结构和服务功能,探索社区服务设施“一点多用”,探索建立社区生活服务“好差评”评价机制和质量认证机制。

  近日,记者从天津市商务局获悉,到2025年,天津市将建成5个国家级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示范区,126个便民生活圈。据介绍,具体措施中就包括加快社区邮政快递建设。鼓励物业服务企业搭载邮政、快递服务。同时,推动商业物业融合发展。加强属地街道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在保障安全、征得业主同意的前提下,支持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店)、早餐店、洗染店、美容美发店、照相文印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药店、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快递公共取送点)、再生资源回收点、前置仓等进社区。

  由此可见,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主体都是小微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等,他们的发展存续关乎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李璐表示,社区服务主体作用虽大但能力还偏弱,需要保护和扶持。“特别是现在,受疫情、基层治理、消防治安等各种因素影响,社区门店需要接受相对严格的监督考核和管理,一旦不达标将导致服务中断、需求受损。所以,对社区服务供给主体的支持包括优化管理、降低成本、加大扶持等多方面还需要加大。”李璐说。(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成静)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