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属单位话发改

以产城融合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辽宁省盘山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

发布时间:2021/12/29
来源:中国计划出版社
[ 打印 ]

  【示范园概况】盘山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盘山县胡家镇,规划范围基本与胡家镇全域重叠。胡家镇下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38个自然屯,总人口2.85万人,总面积169.71平方公里,以河蟹养殖和水稻种植为主导产业,河蟹养殖面积1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

  近年来,盘山县坚持“一产接二连三”,以产城融合为主题主线,依托胡家镇特色小镇和美丽生态乡村两大承载空间,以农业种养殖为基础,以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抓手,以农旅双链建设为目标,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围绕“蟹”和“田”两大资源优势,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在布局谋划、品牌建设、科技研发上持续发力,“一环四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初具规模,“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盘山模式”优势凸显,河蟹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种类不断创新,河蟹贸易、乡村旅游产业日益壮大,呈现集“‘河蟹、水稻种养’+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美丽乡村康养旅游、稻蟹田园科教体验旅游、民宿旅游’+‘专业化销售市场、配送物流’”于一体的农工商旅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态势。

  一、主要亮点

  (一)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镇化质量

  深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的理念,以“更多群众能受益、更多企业愿投资、更多成果可共享”为目标,将空间结构与生产力布局有机结合,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促进城镇全域空间资源优化配置,初步建成“一环四区、三位一体”产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一环”是指环镇生态旅游经济走廊,“四区”是指稻蟹立体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产品加工区、现代物流商贸综合服务区、现代设施农业农旅一体化示范区。

  1.培育壮大现代物流商贸综合服务区。依托产品集散市场、稻蟹立体现代农业示范区与稻蟹专业化市场、现代设施农业农旅一体化示范区,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蓬勃发展。

  2.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区。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市场价值竞争优势,创新开发河蟹在保健品、药品、化妆品、化工等方面的资源价值,特色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现代版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带动作用明显。

  3.做强做优稻蟹立体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东北区域专业化河蟹大米交易市场为窗口,不断拓展三次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成功打造种养标准化、规范化、绿色生态大米河蟹种养基地和专业化交易服务中心。

  4.培育现代设施农业农旅一体化示范区。优化完善现有设施农业良种繁育、种养采摘、农旅体验、产品销售各个产业环节,丰富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创建区域品牌形象。

  (二)做大产业,引领特色小镇发展

  深入实施特色产业发展战略,聚焦特色农产品和河蟹育养、冬储、加工、集散等重点环节,着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促进产业内整体交易成本最小化,努力形成具有专业化规模经济效益和根植性强的生产网络。

  1.坚持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化同步发展,城镇化建设与三农工作同步推动。在稻田养蟹上成功探索出了“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的稻田综合种养新技术,与传统模式相比,亩综合产值达到2 000元以上,实现亩利润800元以上,被农业部命名为“盘山模式”,获得全国优质河蟹苗种生产基地、全国河蟹养殖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农场、中国河蟹之乡等殊荣。2020年示范园区总产值为16.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4亿元。

  2.坚持以构建完整河蟹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为主攻方向。强化旭海河蟹、天乙农业、兄弟水产、秀玲河蟹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创新先进加工工艺,开发出蟹肉酱、蟹黄酱、香辣蟹、河蟹豆腐、卤河蟹等产品,不断延长河蟹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附加值,促进区域群众增收。2020年园区工业产值为7.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为21 226元,超出全县平均水平1.1%

  3.坚持把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推动产业融合的助推器。全面建成河蟹专业交易市场——胡家河蟹市场和宏进农副产品国际交易中心,河蟹年交易量达10万吨,年交易额达32亿元,居全国首位。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农副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开拓河蟹线上线下销售新渠道,顺丰快递等多家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兄弟河蟹、旭海河蟹两家骨干企业出口创汇达1 000万美元,秀玲河蟹专业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达3 000万元。2020年,园区服务业总产值为3.5亿元,带动就业数量9 200人。

  (三)以提升城镇化水平,支撑产城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加强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抓手,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小镇景区化。

  1.坚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持续推进“四个一”和“十大工程”,示范园内村庄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设施以及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实现全覆盖。全域燃气入户率达到100%,壁挂炉清洁能源取暖达到85%以上;垃圾分类达到100%;拥有130人的保洁队伍,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大型污水处理厂全天候运行、6.6万千伏变电所可满足不同行业用电;网络宽带覆盖到村,快递业务遍及全域。2020年,共建设实施道路硬化5 800平方米、边沟固化53 000米、修补路灯580盏、修补路面9 500平方米、新配分类垃圾桶500个、栽种绿化乔木9 490株。休闲农业发展迅速,通过设施农业采摘、住民宿、河蟹观光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为胡家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坚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促进民生持续改善。着力提升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水平,建成现代化水平较高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全县唯一一所镇级五星级幼儿园。努力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建成占地3 000平方米的镇级中心医院、22个村级卫生室和占地20 000平方米的胡家敬老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建成占地5 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可同时容纳200人的电影院。持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城镇养老保险、农垦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和新农合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公共服务网格化配置便民服务中心和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全面启用,布局21个便民服务站和多个便民服务点,全天候为群众和企业开展便捷服务。

  二、特色政策举措

  (一)以特色政策,激活园区潜能

  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示范园区创建的政治保障。成立了盘山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建设的总体战略及协调部门间的工作,先后出台《盘山县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扶持政策实施细则》《盘山县一、二、三产业链连接计划》等政策。深入贯彻省、市关于开展大规模选派干部到镇村工作的部署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每个村都派驻一名科级以上优秀干部任第一书记,助推镇村振兴与园区创建有效衔接。认真落实盘锦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纳入年度目标任务,对标对表开展监督考核。

  (二)以项目建设,提升园区品质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示范园区创建的主要抓手,深入落实“1+1+1+N”包扶制度,推行项目从签约到竣工全周期服务和管理。着力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了投资920万元的绿色稻蟹综合种养等项目。全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升级,实施了投资500万元的一族河蟹初加工、投资310万元的天乙农业河蟹深加工等项目。加快推动服务业深度融合,实施了投资970万元的胡家河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万元的胡家镇农副产品电商平台等项目。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投资7 000万元的河蟹冬储池基地工程项目、投资2 2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开发项目、投资8 000万元的设施农业区基础设施提升、投资630万元的盘山县农副产品深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一期建设等重点项目。

  三、经验启示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创新性举措,盘山县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落实好。

  (一)加大扶持,全力保障要素供给

  制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瓶颈在于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供给不充分,相应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急需各级各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应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弹性管控机制,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供给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落实土地流转激励政策,健全流转服务体系,构建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网络,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着力培养回引“三农”人才,鼓励各类科研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建立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实现“以人兴业、以技兴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拓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融资渠道。

  (二)协力共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是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连心桥。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中,工作联结协同机制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方产业链增值收益和一体化协同发展新局面的构建。应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理念,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突出便民利企,深化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提升审批“就近办”质量,推行“容缺+承诺”审批新模式,试行“区域地勘”“区域环评”“建筑工程施工预许可”等新机制;突出应免尽免,在吸引有效投资上积蓄新动能;突出宜居宜业,在提升营商硬实力上探索新路径,力争连续四年荣获“赛迪营商环境全国百强县”,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