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属单位话发改

乡村振兴的江西经验 |“五条主线”促融合 奋力趟出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1/11/29
来源:中国计划出版社
[ 打印 ]
  乡村振兴江西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重要平台和抓手,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发展连接城乡、打通工农、联农带农的多类型多业态产业,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创建成效

  01

  示范园总产值快速增长

  已获认定的前两批7家示范园2020年总产值达 346.78亿元,较2018年增长19.46%。其中,农业总产值156.1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45.5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22.3亿元,较2018年分别增长20.17%24.15%27.50%。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20年销售额达67.42亿元,较2018年增长65.2%

  02

  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示范园初步形成了以设施蔬菜、高产油茶、中药材、水产养殖、绿色食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2020年接待人数达584.6万人次,较2018年增长131.16%

  03 

  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示范园内集聚了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6家、县级龙头企业403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15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638个,逐步形成了企业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家庭经营等多种形式共享共生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04 

  产业融合模式日趋多元

  示范园探索形成了以稻渔共作、农牧循环、农林结合等为主的生态循环型融合模式,以产加销一体、农业+电商等为代表的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以农旅结合、农医结合、农文结合等为典型的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以及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等技术渗透型融合模式。

  05 

  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增值收益机制不断健全,示范园内农业全产业链带动就业户数8.5万户、就业人数25.5万人。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409元,较2018年增长31.33%

  主要做法

  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紧紧抓住产业链贯通、生态+”、功能拓展、要素配套、利益联结五条主线,推动农村产业加快融合发展。

  1.

  以产业链贯通促融合,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不断完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共生共荣的产业发展生态。

  一是推进产业空间集聚。完善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仓储物流、营销网点等加快向示范园区集聚,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相对集中。

  二是完善产业链薄弱环节。紧盯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性服务等薄弱环节,聚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良种繁育、冷链物流、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实现链链相接、环环相扣。

  三是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建成点对点直供粤港澳菜篮子生产基地13个,乐平蔬菜、彭泽水产、万载健康食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广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等目标市场。

  2.

  生态+”促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

  生态+”理念植入生产、加工、销售,全方位融入绿色元素。

  一是探索绿色种养模式。通过绿色品种推广、绿色技术渗透、绿色模式融入等途径,使绿色、健康、有机成为江西农产品鲜明标识。

  二是发展绿色加工。对标国际质量安全标准和加工技术规范发展农产品加工,全域推进第三方检测,建成一批行业知名的绿色精深加工生产线。

  三是打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单一产业品牌+企业专属品牌品牌体系建设,厚植绿色品牌优势。

  3.

  以功能拓展促融合,打造新产业新业态 

  推动农业与文化、教育、康养、旅游等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共同发展态势。

  一是聚力打造农旅产业。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四精要求,全链条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康养产业。依托生态优势,培育发展以森林康养、中医药大健康为主的健康养老产业。

  三是引导建设农业文化基地。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建成一批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

  4.

  以要素配套促融合,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集中整合技术、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以三产融合为导向加强各环节要素支持。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重点围绕科创平台、现代种业、创新成果转化等,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二是加强用地保障。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针对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不同类型项目,实施差别化土地支持政策。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土地流转等方式,充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

  三是加大资金支持。积极整合财政资金,吸引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支持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

  5.

  以利益联结促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骨干,以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村产业融合增值收益更好惠及农民。

  一是探索产权要素入股分红模式。支持农民以产权要素入股农民合作社等经营组织,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完善农民就业联结模式。优先将农民特别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安排到产业组织和产业链中,带动农民参与利益分享。彭泽县示范园实施村企联合、基地联户、产业连片、股份连薪、责任连体五联模式,带动本地农民就业16320人。

  三是发展订单农业模式。强化龙头企业+农户”“加工企业+农户的产销对接机制,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