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委属单位话发改

【专栏2】“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解读之创新驱动篇

发布时间:2021/05/26
来源:中国计划出版社
[ 打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创新驱动方面的主要指标如下: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研发经费投入可综合反映科技创新能力,一般用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或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来衡量。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指标更加简明扼要、清晰明了,易评估、可考核,不受GDP波动影响,能够更直观反映各方面增加研发经费投入的工作实绩,也能够直接落实到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及企业的工作目标安排上。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末投入总量比基期年度分别增加4613亿、7107亿、10256亿元,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24426亿元。 《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并明确了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力度、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等措施,体现了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位置的导向。按7%的年均实际增速,2025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将达37582亿元(按2025年价格预测),比2020年增加1315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数/总人口(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包括: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发明专利; 

  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有效发明专利; 

  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有效发明专利 ; 

  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有效发明专利;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有效发明专利。 

  设置该指标,有利于真实反映专利资源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客观测度科技产出绩效,引导发明专利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十三五时期,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为3.03.84.55.46.3件,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的每万人口同等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十四五时期,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措施,高价值发明专利有望继续快速增长。经对五大类高价值发明专利分别测算,2025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可达12件。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GDP×100%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包括: 

  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全部小类 ; 

  机电器材制造(含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部分小类等); 

  电子设备制造(含仪器仪表制造业部分小类等); 

  ④“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全部小类 ; 

  互联网服务(含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全部小类等); 

  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部小类 ; 

  文化数字内容服务(含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全部小类等)。 

  设置该指标,有利于客观反映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引导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8%,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引导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互联网、关键软件等数字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数字产业发展壮大。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将加快创新应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望快速发展。经运用趋势外推、向量自回归等预测方法,对七大类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进行测算,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可达10%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