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三年来,始终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蓬勃展开,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
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聚焦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和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突出系统集成和协同创新,加快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一是贸易投资更加自由便利。建立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货物贸易制度,出台“一负两正”三张清单,印发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等,制定实施鼓励类企业所得税和高端紧缺人才所得税两个“15%”优惠政策。2020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超30亿美元,连续三年翻番。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等政策,提高人民币可兑换水平,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海南国际能源、热带农产品、知识产权等交易中心开业运行,推动建立与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金融政策和制度框架。三是航运航空政策加快落地。加快推动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创新邮轮游艇管理,开放客货运第七航权。四是人才要素加速集聚。开展国际人才服务管理改革试点,发布境外人才执业管理办法,开放境外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38项,单项认可境外职业资格219项。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一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步实施。印发实施《智慧海南总体方案(2020-2025年)》,开工建设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技平台。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18年4月13日之前的269家增加到目前的1005家。二是重大功能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加快打造洋浦开发建设“样板间”,高水平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引进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种业“国家队”落户,“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打造博鳌乐城智慧医疗产业综合体,目前可使用国内未上市药械达130种。2020年11个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实现营收超过4665亿元,注册企业达3.8万多家。三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有力推进。离岛免税购物新政成效显著,体育旅游深度融合。2020年接待游客人数逐季攀升,成为全国旅游恢复情况最好地区之一。
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聚焦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一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通过验收。出台实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全岛95%以上原始林和55%以上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二是生态环境整治持续强化。强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问题整改落实,严打违法采砂,严控围填海项目,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5%。三是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出台《海南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率先实现垃圾分类省级层面立法,生活垃圾处理进入“全焚烧”时代,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67%,装配式建筑面积连续三年翻番。
政府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需要,加快修订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政府服务标准,着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一是法治建设有序推进。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第一批10项调法调规事项全部落地,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正式设立,成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海南仲裁中心等机构,构建多元衔接联动的纠纷化解机制。二是营商环境加快改善。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不见面审批”等极简审批改革,目前实行告知承诺事项的数量位列全国首位。实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在全国率先出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暂行办法》。三年来新增市场主体数量超过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总和。
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更好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一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4.9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实施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精准帮扶全过程闭环管理。二是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着力创建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学前教育“两个比例”高于国家标准。中小学教育主要指标超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医疗卫生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1小时三级医院服务圈”覆盖全省,“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