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位于鲁中腹地、泰山东麓,总面积1946平方公里,是全国6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建国后共生产原煤4.6亿吨,累计向国家上缴利税200多亿元,做出过重大历史贡献。然而,随着资源逐渐枯竭,新泰市2011年被列为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几年来,新泰市乘着转型政策的东风,坚持产业体系现代化、区域统筹一体化、城乡环境生态化、民生保障均等化“四化同步”,聚力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探索出了一条特色转型发展之路。
坚持产业体系现代化,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新泰市聚力打造转型发展的新引擎,着力培植了煤电化、高端装备制造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物流和农产品加工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煤电化产业,外拓煤炭资源,实施等量替代冶金焦项目,新上续建固化剂、催化剂等一批绿色化工项目,初步形成了“煤-焦-电-热-化”多企联产、全网循环的煤电化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建成了山东省唯一的电工电器出口基地,全国唯一的矿山设备再制造示范基地、全省优质矿用机械设备及配件生产基地,一汽、二汽、重汽、北汽等知名厂家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基地和全国第二大起重机械制造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起点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工建设了新能源汽车、新型LED光电科技、新材料、生物科技等一批高新产业项目,初步具备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能力。现代物流业,规划实施了三大煤炭物流基地,年动态煤炭物流5000万吨,已发展成为山东省煤炭储备基地、全国煤炭调剂枢纽。依托青岛保税港新泰功能区、新易泰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项目,打造新型物流中心。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规模化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成千亩以上特色种植基地94片、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69家,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66家,获得“三品一标”认证226个。

图1:山东宸歆丝业有限公司桑蚕茧深加工产业化项目

图2:特变电工超高压特种电缆项目
坚持全域统筹一体化,拓展转型发展新空间
新泰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城区品质,完善镇村功能,着力打造城乡衔接、全域一体、功能完善的新型城市。推进城镇化建设,按照片区式开发、功能化提升、环山拥湖发展的思路,加快推进新区开发、城市综合体、人文景观建设,中心城区新建改造19条城区道路,实施城市供水、供气、排污等15项管网配套和40条道路LED智能照明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城区形象品位。逐步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实施村级公路网化、城乡道路贯通工程和塌陷公路大修改造工程,建设乡村公路295条386.7公里,市乡村道路逐步实现通达连接;突出抓好压煤村整体搬迁,加快建设西张庄新型城镇化示范项目,着力打造翟镇金岭湖社区、汶南镇新都社区等五大示范社区,全市在建新型农村社区37个,安置农民9700户,复垦土地6280亩。
图3:清音大桥建设前后对比

图4:清音公园建设前后对比
坚持城乡环境生态化,增创转型发展新优势
新泰市把建设蓝天碧水绿色家园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取向,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一是绿色产业发展工程。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为抓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2013年,全市万元GDP能耗0.964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22.9%。二是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柴汶河全线综合治理、翟镇西张庄镇塌陷地生态治理;推广“以矸换煤、绿色开采”,累计以矸换煤866万吨,充填矸石1184万吨,盘活土地60公顷。三是生态文明创建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明村创建,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卫生城市。

图5:翟镇煤矿塌陷地治理前后对比
坚持民生保障均等化,共享转型发展新成果
新泰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2011年以来,市财政每年用于改善民生资金均占财政总支出的55%以上,累计支出90多亿元。有效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25.5亿元,竣工7688户、竣工面积70万平方米。就业率持续提高,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95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94万人次,新增各类创业主体2万余个,带动就业5.23万人。201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9%,比2010年下降1.16个百分点。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覆盖面逐步扩大,截止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70.36%,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新农合参保率(参合率)都实现100%。

图6:翟镇前羊村斑裂房搬迁安置
在转型取得成效的同时,新泰仍然面临着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接续替代产业培育更加紧迫、科技支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基础设施滞后、城市服务功能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要完全摆脱资源依赖、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依然任重道远。今后新泰将继续发挥政策优势,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人才支撑,更加注重生态修复,全面推动经济上水平、城市出形象、群众得实惠、社会增和谐,奋力开创转型突破、跨越发展新局面。
(振兴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