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机关司局 > 振兴司 > 重要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

 

最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全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等规划政策。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又地处东北亚中心,既沿海又沿边,大力发展物流业,对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水平和扩大对外开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快发展东北地区物流业,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要求和全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发改东北〔20112590),已于近日发布。

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物流业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东北地区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2612亿元,比2005年增长78.6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为18.3 %,总体呈下降趋势。国际物流规模持续扩大,沿海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 1.7 亿吨,主要边境口岸货物吞吐量 4340 万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10年底,东北地区铁路营业里程达 1.9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7640公里,沿海主要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 166个,投入运营民用机场 25 个。跨国采购、国际中转配送、出口集拼等业务不断拓展,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借港出海取得突破。部分行业性、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开始运营,仓单质押、粮食银行等服务业态快速发展。东北地区物流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发展还是滞后,主要表现在:规模化、信息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综合运行效率较低;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以哈大为轴线的中部高于东部、西部地区,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主体的南部高于北部地区,沿海高于沿边地区;多数企业仍采用传统生产运营模式,社会物流需求释放不够;在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大通关服务等方面,地区间统筹合作有待加强;在跨境物流方面,东北亚相关国家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

十二五时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也为地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随着区域协调互动机制逐步完善,东北地区内部、东北地区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合作将不断加强,为加快推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沿海沿边开放深入推进,为东北地区物流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带来了难得机遇。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编制出台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对于进一步提高各方面对物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发展物流业思路,优化物流设施布局,引导东北地区物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提出到2015年东北地区物流业的发展目标是: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比201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培育形成30个以上具有区域辐射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物流产业园区,若干个大型物流企业集团,一批具有经营特色的中小物流企业和服务品牌。

规划提出了主要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城市布局。主要物流通道包括哈尔滨-大连(营口)及沈阳-北京主轴物流通道,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阿尔山-长春-延吉横向物流通道,佳木斯-牡丹江-通化-丹东东部物流通道,蒙东、蒙古国与东北三省连通的西部物流通道等。物流节点城市共分三级,一级节点6个,包括全国《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确定的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沈阳和大连、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哈尔滨和长春,具备区域辐射力和服务能力的蒙东地区交通枢纽城市通辽和亿吨港口城市营口;二级物流节点城市是锦州、丹东、吉林、赤峰等17个城市;除一级、二级节点城市之外的城市为三级节点城市。

规划提出了发展物流业的十大任务。一是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现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源,优化物流节点设施布局,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综合物流产业园区。二是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支持现有企业开展业务整合和服务创新,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推进物流服务专业化。三是推进企业内部物流服务社会化,鼓励制造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四是推动重点领域物流业发展。以粮食、煤炭、石油化工、钢铁、汽车、装备制造等东北地区大宗商品和重要产业为服务重点,建立和完善东北地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五是统筹城乡物流发展。加快城市配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整合农村流通资源,提高农村物流专业化、网络化程度。六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推进东北地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开展国际间物流信息交换与共享。七是促进物流技术和服务创新。推动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积极推广甩挂运输等现代运输组织方式和运输技术,大力推进标准化托盘、集装单元在物流中的应用。八是大力发展国际物流。积极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建设,加强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国际机场等地多式联运物流设施建设,畅通东北地区沿海沿边国际物流通道,加快发展适应国际中转、采购、加工配送、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九是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加强各省区物流合作,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一体化发展;加强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物流联系。十是积极发展绿色物流。推行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和绿色采购,大力发展基于循环经济的回收物流,建设一批回收物流中心和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工业和生活废弃物逆向物流体系建设。

规划还提出了保障措施,包括完善物流业发展协调机制、推动物流资源合作开发利用、构建统一共享的物流市场等,通过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共同推进规划的贯彻实施。

 

(产业发展处供稿)

附件:

发布时间:2011/12/13
来源:地区振兴司
[ 打印 ]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