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建设和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2008年3月,建成了12582短信平台。2014年年初,将12316热线与12582短信平台整合,打造了吉林省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可为农民提供语音电话、短彩信、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远程视频咨询、手机应用等全方位公益信息服务,平均每年受理农民咨询电话120万个(累计电话1500多万个)、定向分类为农民发布信息15亿条次左右,在线专家523人,在省农委平台与吉林电视台联合开办“乡村四季12316”、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合办 “乡村广播12316”等5档广播电视节目,每天播出时长达3小时25分,且可随时上线收听收看。2016年,开通了“吉农在线”、“乐农网校”等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培训农民20多万人次。目前,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已经成为吉林省信息服务农民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每年可帮助农民节本增效达15亿元以上。2014年开始,吉林省作为农业部第一批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省,先后在双阳区、伊通县等8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同时鼓励和指导其他县市开展了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目前,全省已建成“六有”(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标准的村级信息服务站4900多家,占全省行政村村总数52.4%。同时,由省委组织部、省农委等部门共同开展了党员远程教育助力农村电子商务活动,建设农村电商网店8900多家占全省行政村村总数的95.3%。
二、“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
从2011年开始,率先在16个县市开展了农资电子商务试点,承担开展了农业部农资与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相继打造了好汇购、壹品网、开犁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业部指导下,承担建设了全国农产品促销平台,不断加强与运营维护管理。先后建设了淘宝吉林馆、京东吉林馆、吉林大米馆、吉林杂粮杂豆馆、玉米云商城、长白山特产云商城等农村电商平台。2016年,仅开犁电商平台,就在全省建设县级运营中心8家、农产品体验店3家,培训农村网店店主10185人,上线企业188家,产品12000款,涵盖农资、农产品、日用品、药品等多个品类,成交商品1926万件,成交金额达到14.3亿元。
三、“互联网+”智慧农业
从2013年开始,吉林省重点围绕玉米、水稻、设施蔬菜、人参和杂粮杂豆5个产业的种植、加工、产品溯源等数字化管理,建设了一个省级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和9个市(州)分平台、5个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在33个县市建设了87个数据采集点,各级各类管理和生产主体可通过计算机、大屏幕、手机等对相关产业进行农情监控、信息采集处理、产品溯源等。将吉林省防汛抗旱指挥调度系统、吉林省农业气象系统接入吉林省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了部门数据资源共享。目前,依托吉林“一号卫星”(5颗卫星在轨运行),建设了吉林省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已经在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吉林市部分农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