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机关司局 > 规划司 > 重要工作

大华北区域和呼包鄂区域背景下的

呼和浩特城市发展战略思考

 

 

    当前,呼和浩特城市社会发展处于工业化社会中后期。在传统农业社会,呼包烟黄河地区是以农产品生产的自给自足为特征,沿黄河的小城镇发展和军事城镇是这个地区的主要城市发展特征。在解放后这一地区进入工业社会初期,目标是保障国家能源的输出、大规模的矿产开采和钢铁、军工产品的生产,包头等工业城市的发展成为城镇发展的主要特征。随着工业社会中期到来,呼、包、鄂等大中城市的快速发展成为这个时期的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个时期发展以资源加工为主体的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是目前这个时期产业发展的主体。但是,伴随着资源开发带来的巨额财富,如何寻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形成持续发展经济,将是21世纪重要的新命题。同时,大规模的资源开发、积极的生态恢复、各个中心城市的发展、城镇群雏形的出现,都是这个时期我们城市和区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面向未来,呼包鄂区域向一个什么方向发展呢?可以看到,服务业将会成为呼包鄂区域经济的主体,而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一种平衡、一种和谐共生,将会成为一种区域发展的主题,所以呼包鄂的区域发展也决定了呼市的发展方向,走向一个以服务业为经济主体这样一个新型产业结构。

 

    我们在前一个阶段接受了呼、包、鄂城镇群的规划工作,在规划中有两个命题是作为核心研究问题:

    第一,如何将内蒙的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一种产业优势。我们当前的资源深加工,只是一个初级阶段,而高层次的资本运营和国际视野,才会是这个区域未来得发展的一种前景。也就是说,它从一种资源——资本——新兴产业,从核心产业——关联产业——外围产业的过程。外围产业的重新构成将会是地区未来产业发展一个新的命题。所谓核心、关联和外围产业,目前这一地区的核心产业是资源开采,关联产业是资源的加工,外围是资源的运输、再加工等等,但是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改变这样的一种低层次的发展阶段,将会变成一种以能源资本运营为核心产业,而以我们相关的资源加工等这些变成一种关联产业;而周边区域,比如说像宁夏、像陕西、山西等外围的加工业将会成为我们一个更大的产业区域进行分布,一个更广的产业结构进行重新布局。

 

    第二,如何加速形成一个国家级城镇群。这个地区的目前的人口数量、GDP总量、人口密度和其他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都有一个很大的差距,所以它的国家级城镇群的形成绝对不是一种简单空间的混合和一个简单的行政命名,它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在的政策发挥、管理制度的促进,来自于基础设施、新城建设等等这种空间上的促进。

 

    这个地区的经济处于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区域整合要求日益增强,GDP的增速05年是31%,而像鄂尔多斯2006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000美元这样一个中高收入,在2010年甚至将超过1万美元,整个区域的发展也达到了这样水平。同时在西部地区的12个省市中,各项指标也都排在前列。可是我们的三个城市,加上周边的像乌海、乌兰察布市,能源重化工还是各个城市的主导产业选择主体。产业的外向度不同,产业所能引导的就业也是不同的。

 

    同时,呼包鄂的城镇发展也处于一个雏形期,通过城镇体系图形对比,成熟的城镇区的等级应该是一种金字塔的结构,上面是特大城镇,底下是各级的小城镇,而目前的呼包还是一个哑铃形结构,缺乏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不足,小城市发展还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阶段。

再看看它的内外各层的分析,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圈层区和外圈层区无论在土地规模、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产业基地的布局,都是具有明显差异的,所以可以看出,未来呼包鄂的重点还是它的核心区域的发展。

 

    该地区目前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对外交通大通道并不畅通,区域内部的快速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同时,这个地区还面临着其他一些问题,如整体生态环境是比较脆弱的,中部地区水土流失,阴山山脉的生态退化、北部草原沙漠化的现象,以及沿黄河地区土壤碱化,都会成为这个地区未来生态建设的难题。而水资源成为这个地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已经被广大无论是企业界、政府认同,广大的市民都认识到水资源是我们这个地区未来发展的一个核心现实因素、主要的一个门槛;同时矿产资源的有序利用也成为一个新命题。

 

    我们再看看城市,目前呼包鄂地区的三个城市,呼和浩特在三个城市当中目前它的职能是比较全面的,它的商贸、金融、服务业正在开放发展是比较均衡的。包头的制造业中心很突出,但是他的金融职能、批发零售职能在三个城市中比较优势正在下降,而鄂尔多斯的商贸、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正在快速上升,甚至它的科研、教育等一些职能甚至有超越包头的趋势,当然他从总量上和高层次的科研教育这方面还是没办法比。所以说,三个城市目前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相对不同的职能分工。但三个城市的发展还是采用一种低密度的、蔓延式的城市发展方式,区域新城、立有可能对于中型城市的发展产生新的推动作用,比如说像鄂尔多斯目前它现在正在建设新区。

 

    我们再看看这个地区的优势限制和动力因素。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资本优势分别是这个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而水资源的紧缺、生态脆弱、结构趋同、设施滞后、城乡差异等会成为这个地区的限制因素。而发展动力因素可以看出是非常明确的,第一:未来区域能源的需求继续的旺盛,工业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第二:从资源到资本的快速转化形成了大量新经济的资金发展,资金的动力发展方面是并不缺乏,对这个地区城市发展从资金动力方面是并不缺乏的;第三:是国家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政策,将会促进这个地区的产业转型,从现在的资源加工型实现一个更高层次的新兴产业的发展;第四:是交通区域的联系,交通条件的改善成为新的发展动力,促进城市群的整合;第五:是城市化,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周边区域向中心地区聚集都会带动这个地区的城镇发展。所以,我们在区域规划中为呼包提出了这样的定位:

    第一:在国际、国家层面,这个地区将可能成为未来东北亚地区的一个国际结构的能源基地;

    第二:成为一个国家级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第三成为连接外蒙的华北与西北重要的经济枢纽。

 

    同时我们也确定了新的区域发展目标。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国社科院曾经给这一地区提出的“能源基地、生产保障、生态地区”的这样定位,再结合目前的现状,根据中央要求提出区域发展核心目标是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具体目标可以称之为经济、生态、科学、文化四部分同时展开;与国家目前形成的循环经济示范、生态示范等等方面的相应的指标结合,形成了一个指导体系,规划的一个基本的框架。从这个区域未来的发展经济中可能看到,我们将它的高中低方案进行一个综合预测,到2010年这个区域的人均GDP将可能达到8000美元以上,到2020年这个地区的人均GDP可能达到18万元人民币。按照现在的美元和人民币的转换趋势来看,那时甚至可以达到人均2-3万美元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可以看到,2020年的呼包地区将不再是一个中等收入或者上中等收入的地区,而是进入一个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像北欧地区、瑞士地区等。

 

    所以区域空间发展战略上来看,我们认为第一战略就是立足于自身工作需要,打造一个国家级城镇群,就是说呼包鄂一定要立足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这样的一个关系。举个例子,这个区域最近以来航空事业发展非常快,从两个机场,改成三个机场,而新增的鄂尔多斯机场,客流的需求非常的大,它是与什么地区进行信息的交流、进行资本的交流、进行产业的交流?可以看到,未来呼包鄂的发展,他的资源出口是在沿海地区,他的资金和国际的交流是在上海,同时在北京他与国家政策的衔接。所以未来呼包鄂的发展,一定会与这三个大城市群建立一种重要区域联系,同时与外蒙古地区这样的一个潜在的能源供应基地的联系,也会是呼包鄂所承担的一个重要的国家职能,包括与中亚地区;同时与山西、陕西地区的区域协调将会是这个区域组成的重要职能。欧洲在二战以后,形成了一个钢铁联盟,推动了当时全世界工业化快速发展;而在中国,现在最具有活跃的能源基地就是在晋陕蒙这样的地区,陕西的北部、山西的北部,内蒙的中部,这样的一个区域。而这三个城市目前是一种分散、各自为战的趋势,大家可以想象,他们把咱们的资源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机制,形成一种面向全国的或者是面向东北亚,韩国、日本、台湾更大区域这样的一种资源联盟的话,他可能是给我们的呼和浩特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与银川,晋北等等城镇区域和西北地区的协调将会成为呼包鄂的一个重要的产业。

 

    在产业分布上,沿黄河的产业带为主体,同时近期它还将会是一个以能源、化工、冶金装备、稀土高科等为主导产业;同时,新城的发展将会可能成为未来几年的一个新的名词,就是说像在呼包鄂主要的发展中带上像萨拉齐,察素齐等,都将可能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城。从现在目前的旗县县城,上升为一个新城。所谓新城,它不只是一个服务农业的区域中心,它的投资也不再是依靠地方财政的投资,而是依靠更大区域的资金投入,包括企业、政府。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远远超过它的行政范围。这是我们所谓的三横的未来城镇群的发展结构,可以看到,在沿黄河还是这个地区未来发展的主轴线。这里面,我们要解释的是,呼和浩特处于整个呼包鄂的城镇群的东北角,它的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向西,同时向它的西南方向,比如说向托县这个位置,它会与准格尔旗薛家湾形成一个新的城市群。在包头周边也将会形成它自身的优势区。交通是从未来的发展看,我们要将它的三个机场联系起来,将三个城市的主要职能联系起来。这样,鄂尔多斯的商人会在半个小时坐上火车到呼和浩特参加他的商务谈判,来进行购物,我们将进行铁路、高速铁路各种交通都要引入到呼和浩特这样一个交通圈里面,同时将目前的三个机场形成一个功能互补的组合机场群,也就是说,呼和浩特这样一个枢纽机场(我们规划是300万人次),包头这样一个铁路枢纽,这样一个新的增长点,通过组合的方式联系起来,同时对铁路枢纽进行改造。

 

    都市发展区的管制,是一个区域合作区的体制,也就是说,未来的呼包鄂地区将可能形成一个来自于三处城市的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合作委员会,协调会各个专门委员会,来进行它的城市建设,资源配置,各方面的协调;形成区域内部的发展基金,包括社会、区域发展基金,促进新城的建设,根据生态地区保护的发展,促进生态地区的发展。

 

    基于这些区域发展的理念,我们再来看看呼和浩特城市发展,这边有张图,实际上是从1976年到2006年,在过去的30年里,呼和浩特从一个小的面积发展到这么大的大城市。但是,应该说在过去的30年城市发展的中,呼和浩特的城市发展还是处于蔓延式的城市发展道路,它的核心边缘线比较突出,周边次级城市和小城镇没有得到大的发展,同时它缺乏一种强大的工业经济的支持,总体的发展动力在过去的10年当中它没有像包头、鄂尔多斯发展的这么快。同时,这是我们目前新的规划提出来的新的城市发展方向,可以看到,呼和浩特的发展在这个规划中,我们认为还有一个可以调整了余地,是否应该将它的发展方向进行进一步的集约、整合,形成一个明确的主轴线。

 

    我们建议未来的呼和浩特城市发展,还是应该向核心区域发展倾斜,比如像察素齐、托县、和林格尔这几个区域重点倾斜,同时重点打造沿黄河、110国道的重要的地带;同时它的职能地位,基于目前一种相对比较平衡的发展格局,特别是它的生产性服务职能比较突出,以及它相关的商贸服务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地位,我们想是不是应该强化它作为一个区域服务中心、商贸中心、政治中心这样一个地位,同时提升它的交通、邮电、信息、物流职能,成为区域中心城市、首府城市。

所以,对于呼和浩特的城市发展战略来看,我们想基于区域发展战略,呼和浩特的城市发展要不愧于它作为一个首府城市,作为一个示范城市这样一个地位和作用,第一是它的产业,应该说未来呼和浩特城市产业的发展一定是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的发展基地,而其中的核心题材也就是资源题材。应该说煤、天气然都不在呼和浩特行政范围内的,而在另外两个城市底下是资源加工,资源管理,而呼和浩特是要作为一种国家对这个区域的控制,要对它的能源、金融、咨询、服务业将会成为这个城市、这个区域的核心主题;同时,创新将是一个区域的核心动力,而教育、科研产业将会是催化剂,教育、科研产业将会是这个产业的中心,是呼和浩特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第三是讲到的它作为客运枢纽,铁路、公路,它一定会将它的物流业、商贸服务业的中心城市;第四,随着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旅游服务的中心城市,也会对它的城市发展产生动力。

 

    呼和浩特的社会发展战略,刚才我们讲到呼和浩特的发展一定要像宜居城市、创业城市、城乡和谐的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的策略。至于文化发展策略,我们这个地区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基础,所以蒙古族的文化振兴无论是从城市品牌也好,从城市的人口素质的提高也好,从城市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好,都会产生一个很深的影响;第四个是我们的生态发展战略,生态是大家都放在口头的一个时髦词,但是如何真正的将它融入到城市、经济产业生态、人文生态、自然生态这种全方位的生态里面去的话,是一个非常慢的过程。未来呼和浩特的北部山区森林区的保护建设,以及周边农业地区的农村社区的恢复都是这个生态地区建设的策略。而我们新城的建设将是非常重要的理念,也就是说,第一要拓展新区,建立新城,第二要对工业区进行积极的整合,呼和浩特目前周边存在了大大小小多个工业区,而这些工业区很多它的自身的职能都是占地,都是一个低水平利用,比如说像我们西边的金川开发区,再往西的土左旗,土右旗,比如说像我们的如意开发区已经转化成为一个服务业为主的功能性社区等等。对未来这个地区集约化作为一个新的城市理念,在未来的35年当中,新一轮的呼和浩特城市整体规划,一定要转变它的发展理念,从占地规划转向集约发展。是未来发展规划,同时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与外蒙古的区域铁路,同时航空、铁路、客运、终端枢纽,如果我们能抓住这样地位的话,也可能是呼和浩特城市、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同包头不一样,包头是货运枢纽,他是京包线、包西铁路的能源外运的大通道,所以呼市应该追求客流量。

 

    在城市管制的发展策略当中呼市第一是应该抓住城市经营的战略。呼和浩特在过去曾经因为土地经营方面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评,这实际上是城市运营的初级阶段出现的问题。未来的城市运营一定我们要从单纯的土地运营走向全面的城市运营统筹来进行,特别是近期可能出台的物产税,就可能使整个城市发展的产生重大的变化。第二是空间管制,交通引导,这些城市发展的基本策略;第三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在中国目前,将城市的开发商推到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这是如何形成的?很多是因为政府它把政府的行为推给企业,在西方国家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但是建立政府和企业的伙伴关系,政府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企业也要发挥除了它的这种职能之外,也要发挥它的社会职能,变成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的推动力。

 

    最后一个是首府城市的科学示范效应问题,呼和浩特要有这个魄力和胆识来承担示范基地的效应,在经济、社会、生态等等各方面做出表率,应该成为这样的示范城市。这样才能使呼和浩特不愧于时代的使命、民族的发展和地域的富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111211:30 

来源:人民网

http://zlhz.people.com.cn/GB/77717/106244/106249/6516768.html

附件:

发布时间:2008/01/15
来源:发展战略和规划司
[ 打印 ]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