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推进和谐绿色广东建设
为全面推进“十一五”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广东省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绿色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为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优化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加强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广东省在“十一五” 规划中提出: 到201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绿色广东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文化更加繁荣,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基本实现富裕安康,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东西两翼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山区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省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3500亿元(按2005年价测算,下同),年均增长9%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400元(约合4250美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服务业全面发展,三大产业比例达到 5∶50∶45;科技创新能力提高,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13%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耕地保有量保持在325.7万公顷。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2010年,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初中三年保留率为98%左右,实现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8%以上;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高水平承办好2010年亚运会。
三、体制、法制更加健全。到2010年,体制创新有突破性进展,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完成社会事业领域和公共事业领域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的改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
四、社会和谐程度提高。基本形成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宽容诚信的社会环境。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大为提高,城乡、地区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水平达65%(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非农就业比重达72%,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左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218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20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5%。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五、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达5.5%和6%左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7%和42.9%。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58%。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20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左右。人口期望寿命达到75岁。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