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以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快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物流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上半年,全省实现社会物流总额16.1万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820亿元,同比增长7.8%。全省物流业发展稳中向好。
一、上半年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特点
(一)货运规模总体平稳。上半年,全省完成综合货运总量10.7亿吨,同比增长5.5%,货物周转量为414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0.6%。其中,完成公路货运量6.6亿吨,同比增长8.6%,公路货物周转量1231亿吨公里,增长7.0%;完成水路货运量3.8亿吨,同比增长0.4%,水路货物周转量2769亿吨公里,同比减少2.1%;完成铁路货运量2947万吨,同比增长9.2%,铁路货物周转量14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8%。全省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11.3亿吨,同比下降1.5%;集装箱吞吐量875万标箱,同比增长3.9%。全省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27.7万吨,同比增长6.8%。
(二)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物流领域重大项目和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建设不断加快,物流枢纽布局载体城市重大项目储备不断完善,物流发展基础持续夯实。上半年,全省重点物流项目共完成投资145.66亿元。其中,列入《江苏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100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89个,项目已竣工32个,上半年完成投资87.56元,累计完成投资786.5亿元,投资完成率45%,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列入重点项目库的60个冷链物流项目中,26个项目已竣工,上半年完成投资35.6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9.82亿元。5个2018年年度重大物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45亿元。全省19个多式联运示范项目,以提升联运设施服务能力、优化线路开通运营、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加快信息互联共享、促进装备技术升级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上半年完成投资12.07亿元。按照《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编制要求,我省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徐州、无锡准备列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载体城市,围绕铁路专用线、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大型通用公共仓储设施等建设内容,梳理出27个总投资近540亿元的重点项目储备。我委全力推动京东航空货运枢纽在江苏落地建设,提升我省航空物流发展水平,目前京东集团正与南通市洽商开展战略合作。
(三)降本增效成效显著。随着国家和省物流降本增效政策的推进实施,物流降本增效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6210.9亿元,同比增长6.4%,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3.8%,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1-6月份,全省总计减免通行费达11.4亿元,运输环节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47.4%,同比下降了0.7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南京海关进口、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了67.6%和67.7%。我省加快推动安全技术检验、综合性能检测和环保排放检验“三站合一”,推进年检、年审和尾气排放检验结果互认,目前全省有130家综检机构,其中实现“三站合一”的120家,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通行费优惠政策,今年上半年共减免公路、水路通行费2.34亿元。无锡市加快物流标准化试点,标准化试点企业租赁或购置标准托盘(箱)达37万个,周转箱3.5万个,标准化托盘使用率达40.5%,物流企业带托运输率达到58.0%,应用标准化器具之后,试点企业货损率降低了45%,装卸工时效率提高了50%,车辆周转率提高了60%,装卸搬运成本降低了30%。
(四)载体平台作用凸显。全省物流园区示范工作有序推进,在供应链管理、智慧物流、多式联运等方面发挥了标杆引领作用。截止6月底,全省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达25家,其中张家港玖隆钢铁物流园、镇江惠龙港国际物流园、南京龙潭综合物流园、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等4家园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重点培育物流园区达27家。无锡西站物流园、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等15家园区获得“2018年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称号,占全国的比重为12.3%。其中,张家港玖隆钢铁物流园重点打造钢铁物流“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结算中心、价格中心、加工中心”五大中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50亿元,完成税收3.17亿元。无锡西站物流园累计投入11.5亿元建设铁路专用线、港池码头、园区道路等设施,建成铁路专用线5条,500-1000吨级泊位15个,上半年完成大宗物资联运量190万吨。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线上物流平台加快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24家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总计完成运单175万单,完成货运量3800万吨,整合车辆数25万辆。其中,中储智运整合货主、承运商、承运人,优化配置公路物流资源,显著降低找货配货等交易成本,车辆利用率较传统运输企业提高了50%,平均等货时间从2-3天缩短至8-9小时,交易成本下降6%-8%。物润船联将移动互联网与水路运输融合,搭建智能物流竞价平台,可为客户降低10%以上的物流成本。
(五)融合创新步伐加快。随着供应链创新应用不断推进,一批供应链企业得到培育壮大,供应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徐工智联智慧化物流平台与生产环节紧密对接,为机械制造企业提供产品信息追溯、库存可视化、订单和物流协同等服务,提高生产企业库存周转率23%,降低供应链运营成本18%。苏汽物流采用仓配一体化和“城市货的”模式,现有共同配送中心面积6万余平方米,为中石化易捷、中石化壳牌、方正商贸、怡家乐超市、五芳斋、洋河酒等40个客户提供共同配送服务,将不同货主的零散运输整合为整车运输,可降低33%的物流成本,并为其中17个客户提供了基于仓配一体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讯唐公司为大型制造企业提供生产辅料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优化采购、运输、仓储等环节,可为客户降低20-30%的生产辅料采购成本。正大富通采用“配件无忧”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向客户提供集中采购、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营运托管等服务,可为客户降低15%-20%的车辆采购成本。
(六)国际物流水平提升。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实施,在中欧班列集约化运营、航线开辟、外贸物流等方面,着力打造物流发展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支撑江苏实体经济发展。目前,省内中欧中亚班列开行了4个城市、7条线路,“宁新亚”“苏满欧”等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今年上半年,南京开行西行班列66列,完成国际货物运输6036标箱;“苏满欧”开行出口班列25列、发运2224标箱、货值2.7亿美元;徐州开行中欧中亚班列33列,货物运输量2.84万吨。太仓港新开东南亚航线2条,天津、海口、营口等内贸干线3条,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196条,集中近洋航线25条、内贸干线50条、洋山支线40条、长江(内河)支线81条,基本形成长江集装箱运输的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内贸转运枢纽。上半年,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5.1万标箱,居全省第一位。徐州港到美国休斯顿和丹麦奥胡斯港发往徐州港的外贸进出口业务正式开通,目前,徐州内河水运集装箱可通达全球70余个国家,240余个港口;徐州铁路物流园“无水港”正式全面启用,开通了徐州至宁波港的铁海联运班列。苏州保税物流业务快速回升,1-5月,苏州保税区进出境仓储或转口货物总值191.1亿美元,同比增长87.4%;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2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
二、当前物流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虽然我省物流业发展质效提升、稳中向好,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关注:
1、货物运输结构有待优化。江苏货物运输仍以公路为主,上半年公路货运量占全省货物运输总量的比例达到61.7%。受国际贸易环境趋紧和运输航线调整导致的远洋运输量快速下降影响,水路货运增长放缓。上半年水路货运量占比为35.5%,比去年底下降3.4个百分点,水路货物周转量不增反降。铁路货运量占仍比较低,仅为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性不够,组织化程度不高,多式联运一体化运作水平有待提升。
2、集聚集约水平仍需提升。部分物流园区对建设发展规划不够重视,规划水平不高,存在规划落实不到位、项目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造成物流资源分散、集聚化程度不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物流项目投产不达预期,存量物流资源有待整合优化。物流园区同质化、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部分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脱离实际市场需求,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和运营风险。部分物流园区用地受限,发展受到制约,需要与互联网结合提升园区单位土地产出效率,提高园区集聚集约水平。
3、高质量发展环境还需改善。部分地市物流降本增效工作推进缓慢,物流降本增效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过问卷调查反映,“放管服”改革、降税清费、发展要素保障等方面的物流降本增效措施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随着中美贸易摩擦逐步加剧,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加之物流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仍然繁重。
三、下一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工作
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物流“补短板”、物流降本增效、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支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也不断积累。5月16日、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的措施,部署调整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实体经济物流成本,这对我省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级物流枢纽载体城市积极布局与淮安区域性航空物流枢纽建设、京东物流全球航空货运枢纽项目落地江苏,为推动我省物流业发展、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带来了机遇。初步预测,2018年我省社会物流总额有望突破30万亿元,增速超过9%。下半年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物流工作将突出以下重点:
1、推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省级物流业降本增效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对全省物流降本增效工作的指导和推进,持续加强跟踪调度和督促检查,力促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强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应用研究,推进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相关政策落实,提升我省铁路物流服务水平,提高铁路货运量占全省货运总量的比重。进一步发挥我省水运资源优势,围绕沿海、沿江、沿运河重点港区,加强铁路专用线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水运服务能力和中转联运能力。
2、强化重点物流枢纽建设。结合国家级物流枢纽布局建设,进一步强化南京、徐州、苏州、连云港四大综合性物流枢纽功能,增强无锡、南通、淮安等物流节点服务能力。加快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重点物流枢纽,着力推进南京区域航运物流中心、南京空港枢纽、徐州铁路物流枢纽等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推进打造淮安区域性航空物流枢纽,加快建设和做大做强淮安货运机场。积极推进京东物流全球航空货运枢纽项目在江苏落地建设。高水平建设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等重要开放合作平台,尽快建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
3、推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强“江苏供应链管理应用与创新”专题研究,加快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促进物流业与上下游制造、商贸企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供应链协同、交易和服务示范平台,提升全省制造业物流管理水平。结合国家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重点支持推进中储智运、物润船联等一批公共物流重点平台建设。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物流信息互联共享,发展“互联网+物流园区”模式,推进各物流园区之间实现信息联通兼容。
4、抓好物流园区试点示范。围绕科学规划、功能提升和企业集聚,继续培育和认定一批省级示范物流园区,会同省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做好2018年度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认定工作;密切关注国家物流示范工程的最新进展,做好我省争创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申报工作。进一步调整、完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特别是专业示范物流园区的评审认定办法和申报标准,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全省示范物流园区的跟踪检查和动态考评,抓紧建立完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退出机制。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有条件的示范物流园区引入铁路专用线,进一步完善园区集疏运体系。
5、加强物流对外开放合作。全力建设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加快打造标杆和示范项目,支撑面向新时代的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推进中欧班列资源优化整合,重点围绕连云港、南京、苏州三大国家中欧班列枢纽节点,推动省内货源向枢纽城市集并,集中资源重点打造“连新亚”“宁新亚”“苏满欧”国际货运班列线路。继续深化苏港、苏澳物流合作,积极探索推进在国际产能转移中与香港共建共用海外仓等方面的合作,增强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进出口货物的集散能力。组织物流企业参加香港亚洲物流与航运会议,探索推进我省物流企业“走出去”。
(来源: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