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腹地,是东北东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公路、铁路交通四通八达,除了通达北京、青岛、沈阳、丹东、大连等地的旅客列车外,通化至沈阳、丹东、长春3条高速公路已全面贯通,通化机场实现通航,通化的区位优势明显提升。
通化市地处山区,浑江穿城而过,城区地域狭长,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已达到50多万。随着市区人口逐年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区车辆逐年增多。截至2016年4月20日,市区有机动车辆80101台,预计2018年底将达到10万台,而有效车位不足1000个,交通拥堵、停车难问题也越来越突显,山城百姓、人大代表要求城市建设停车场呼声越来越高。由于通化平地有限,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很困难。鉴于此,通化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5年开始,采取多种措施,逐步破解市区停车难问题。
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先后修建官道岭、二道江桥头、佐安河公交车首末站停车场,解决了公交车马路停车问题;修建集贸中心、火车站出租车停车场和江北大桥桥下货车停车场,解决了营运车辆候活占道问题。
二、设立临时停车泊位
由市公安牵头,各部门配合,2015年起,全市所有临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向社会公众开放,同时,在条件允许的街道、商铺门口施划了3500个停车泊位,对停车方向进行了统一规范,初步缓解了停车难及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三、筹建智能立体停车场
由于通化市用地紧张,拆迁成本高、难度大,社会资本对停车场项目反应冷淡,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局面。市委、市政府决定,本着“规划先行、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快推进智能立体停车场项目建设。主要做法:
(一)政府组织,搭建平台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组建了通化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城投公司),作为城建项目融资平台。由市城建局负责组织实施,市政府、发改委、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力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保障平台为智能立体停车场、充电桩等项目建设融资。
(二)抢抓机遇,申报智能立体停车场项目
通化市智能立体停车场是我省第一个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实施的停车场项目,属于国家批准的投贷一体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0.52亿元,总占地面积9.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57万平方米,拟建设万通酒店右侧老站广场、二建批发市场等11处智能立体地上、地下停车场,可停放小型车辆5692台,公交车144台。目前,停车场项目已完成勘察、设计招投标工作,中标单位前期工作已经展开,土建、设备招标已发布招标公告,预计今年6月初开工建设,建设期为3年。4月上旬,报请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和人大常委会分别研究通过,通化城投公司正协调财政局按政府采购程序推进融资,项目已进入全面评审阶段。按市场行情测算,停车场日后收益,基本可覆盖银行本金利息。
(三)社会参与,申报智能立体停车场续建项目
为进一步推进停车场建设,发挥国有资本建设停车场示范作用,吸引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积极参与停车场工程,通化城投公司又在市区繁华地段筹划了通化智能立体停车场续建工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现已有多家社会资本方表示参与意愿。拟在官道岭全民健身中心、永康药业地块等位置建设15处智能停车场,可停放小型车辆5800台,由于续建项目用地的拆迁成本高,并增加了收益项目,总投资预计可达14.13亿元。
(四)抢前抓早,超前谋划充电桩项目
为配合停车场工程,通化城投公司充分考虑停车场配套工程,提前谋划,成功申报了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总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拟在东昌区、二道江区现有部分具备改造条件的路灯位置及停车场内改造建设2000套智能充电桩设施,为了增加收益,计划加装路灯、监控、大气、车流量监测、LED大屏广告及非充电车收费设施等。
(五)政府引领,加快推向市场化运作
由于停车场项目投入大、资金回笼慢,民营企业前期都在观望,以PPP模式参与的顾虑比较大。通化市政府以国有公司投资建设一期停车场项目,带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按照有偿使用的市场化原则,让企业自主经营。同时,进一步加大违法停车整治工作、放开停车场收费管理权限,让市场决定价格,并允许停车场项目建设单位除利用停车收费获取收益外,还可以在设计建设内容上增加广告、刷车、商铺租赁等内容,争取实现在投资回报周期过程中就产生利润,提高企业运营能力。通过政府引领,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加快推动停车场项目建设进程,争取项目早日竣工投入使用。
(吉林省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