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作为台州全国小微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主战场,拥有全国罕见的“一城四商行”格局,民间资本丰厚,金融市场活跃,更是处于金融风险防范的前沿阵地。路桥区主动锚定共同富裕社会治理先行示范跑道,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搭建“融”易治平台,有效破解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普遍存在的“风险感知难、责任落实难、防范化解难、处置闭环难”四大难点,提升区域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守牢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金融安全底线。“融”易治平台自今年8月上线以来,排查出风险线索37条,为群众止损213万元,入选浙江省政法现代化创新引导项目、省委政法委数字法治系统重大应用,获最高人民检察院应用理论课题立项,被《法治日报》专题报道2次。
一、动力变革,推动数源系统重塑
一是风险信息多源采集。通过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的方式,打通4个省市县数源系统,有效获取、融合银行账户、法院诉讼、公安接处警等24个协同部门共20万余条数据,通过构建风险线索分析模型,变碎片化数据为整合化信息,放大数据的“穿透”效果,实现对金融风险早识别、早发现。
二是风险线索实时预警。设置非法集资行为风险评价、严重性等级划分与预警监测等风控模型,从人、资金、行为3条主线绘制风险人员、风险企业画像,动态监测,变被动发现为主动预警,及时把风险阻断在萌芽状态。提炼的标准化组件可供全省各地复用。
三是风险事件精准定级。建立风险定级规则,按照违规程度高低,确定“红、黄、绿”三个色卡。红卡指构成刑事犯罪事件,由司法机关跟进处置;黄卡指违反行业监管事件,由行业监管部门跟进处置;绿卡指低风险或无风险事件,列入持续关注名单。目前三色卡风险预警精准度不低于60%,长期运行后精准度可提升至80%以上。
二、效率变革,撬动协同流程再造
一是业务流程一线串联。围绕“风险感知、预警研判、分级干预、责任监督”四大场景,形成“数源需求”和“协同单位职责”两张清单,逐一明确数据来源、线索获取、补充画像、模型分析、风险处置、处置反馈对应的职能部门和协同要求,形成完整的金融风险干预处置全链条治理体系,实现从职权分散到多跨集成的转变。
二是高效协同一屏掌控。建立标准化的协同处置流程,按照部门监管、行业主管、属地管理、金融中心兜底的事件处置原则,自动匹配职能部门分流处置。部门不明确的,可发起多部门会商功能。实时掌控每个风险事件处置的部门、时间、结果,形成“过程有掌控、结果有反馈”的管控闭环,压实部门责任。金融风险响应时间平均缩减至36小时内。
三是行刑衔接一体互通。开发协同模块,设置案情共享、会商协商、检察建议等功能,实现检察机关与各执法司法机关互通案情、移送线索。预期刑行信息线索互通量提高40%、协同效率提高45%,形成打击金融违法犯罪的最大合力。
三、质量变革,驱动多元机制重构
一是风险预警有速度。根据“融”易治实际运行需求,出台《金融风险“三色卡”分级监测干预联动机制》作为总机制牵引,辅助建立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检银协作机制》《检法协作机制》等,明确各部门线索共享范围、方式和频率,压实银行侧风险监测预警和相关部门线索上报、重大风险及时报告责任,确保金融风险数据实现全量融合,实现对金融风险“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二是协同处置有深度。制定《地方金融风险部门协同处置工作规程》,明确各部门职责清单,规范处置流程、处置措施、处置要求,构建“金融中心牵头、职能部门跟进、结果必须反馈、检察全程监督”的协力处置新格局。
三是追赃挽损有力度。出台《涉众型金融犯罪案件追赃挽损工作机制》《防范和打击逃废债工作方案》,建立涉案资金线索共享机制,搭建退赔协调平台,完善追赃挽损流程,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结合“融”易治可视化追踪嫌疑人隐匿资金、财产流向的系统功能,追赃挽损率预期提升3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