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署名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指出,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浙江省台州市拥有技术工人约12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42万人,分别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8.7%和6.3%,推进技术工人“扩中”对共同富裕有着全局意义和“压舱石”作用。台州市以技术工人职业成长性、增收持续性、分配公平性三大难题为突破,聚焦技术工人职业全周期,强化“政、企、校、社”全社会协同,打出畅通技工成长链、优化薪酬分配链、塑造匠才文化链的改革组合拳,让增量财富充分反哺技术工人,技术工人共享改革红利。2021年新增培养技能人才8.97万人(高技能人才3.72万人),高技能人才数占技能人才数的34.8%,技能人才数占就业人员数的32.5%,对应技工人才薪酬收入提升1.2至2.4倍。
一、畅通技工成长链,人才精准育用。
一是职技融通优学,破技术工人学历提升难。针对多数技术工人因学历制约而影响收入问题,大力推进国家职教高地试点建设,构建“中职+本科”“中职+高职”等长学制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探索职技校间学分互认制度,推动中高职校、技工院校人才一体培养,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双轨合并,有力突破技工学历天花板。目前,全市技工院校实现县域全覆盖,温台技工院校(产业)联盟顺利成立,预计全市技工教育招生规模每年将超1万人。
二是产学融合提技,破技术工人精准就业难。针对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学校所学”和“企业所需”分离问题,衔接职业教育和产业需求,创新“校厂联合、工学一体、现代学徒”等办学模式,推进职校围绕需求办、专业盯着就业办、技能人才携手办。建设“浙里就业”、“青省心”应用服务场景,整合岗位资源和社会力量,推动技术工人就业创业政策集成、业务集成、服务集成,实现学员能力高效递增、校企资源集成共享、就业岗位精准对接。如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将吉利集团的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条件转化为教学优势,累计引入企业资金8500万元,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汽车类高素质专技人才2000余名。目前,该市共有职业院校30所,每年培养技能人才3.3万人,已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企业1500余家。
三是通道指引赋能,破技术工人成长晋升难。针对企业人才培养难,技术岗位通道窄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设置指引,以企业岗位体系为基础,按照每10年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每2—3年晋升一个职级,实行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和企业管理类岗位并行设置,打通人才上升通道。如椒江区方远集团在岗位职责与性质划分职级通道基础上,建立多通道职级划分和互通体系,推动人才培养“量体裁衣”,实现技术工人成长“一专多能”,已有100多名基层员工走上不同管理岗位。
二、优化薪酬分配链,收入公平受益。
一是科学定职,工种“模糊匹配”变“准确划分”。研究制定特色工种认定标准,激励企业人才自主评价,有效破解特色工种等级评定难问题,多元化提升员工薪资增长水平。如三门县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优化自主认定制度,首批100余个报名技工70人通过考评,取得高级工证书64人,获得证书员工月薪提升300-500元。
二是绩效增薪,薪资“平均分配”变“竞技增收”。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原有“大锅饭”模式,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推进薪资与技能水平挂钩,破解薪酬分配平均主义,让技术技能价值在工资结构和待遇设置中充分体现,实现“能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如温岭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构建创新成果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创新激励机制,2021年人均产值突破120万元,员工人均工资达11万元。目前,该市已陆续对641家备案企业和3月底前新备案企业实行挂钩机制。
三是股权激励,工人“被动打工”变“合伙创富”。鼓励企业建立完善与员工的收益共享机制,以股权、期权、奖金等激励组合加大员工激励,让技术工人从被动“打工者”变创富“合伙人”。如玉环市浙江艾迪西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覆盖多种类型岗位,惠及多数员工的普惠性配股方式实施股权激励,将15%股东股份纳入员工红利分配体系,让技术工人共享发展成果。截止2021年底,员工年均收入达94800元,年均增长16%以上,高于全省制造业年均工资(60000元/年)58%以上。
三、塑造匠才文化链,建优成才生态。
一是评星奖优促典型,让职业“香起来”。创新“台州技工”星级评价机制,面向该市制造业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开展星级评定,落实配套奖补政策,给予最高5000元一次性奖励、景区免门票、流动人口积分奖励等激励措施,推动以“星级技工”榜样力量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让技术工人站上时代“C位”。目前,该市累计评价星级“台州技工”9762人,其中一星6768人、二星2024人、三星672人、四星199人、五星99人,兑现446万元一次性奖励。
二是培选劳模立标杆,让人才“强起来”。加大技工人才向工匠人才转化扶持力度,制定工匠培育范围、培训、评选等详细规划,建优工匠孵化园→寻找金价蓝领→“武状元”擂台→工匠培育基金→台州工匠→台州劳模→上级劳模的育才路径,让优秀技术工人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发展上受重用,有效提升职业美誉度和示范带动力。2021年度,全市颁发五一劳动奖章69人。其中,产业技术工人比例65%。
三是制度供给强保障,让待遇“提起来”。突破技改补贴就是补设备的传统思路,将技术工人比例和薪资待遇情况与企业用地、能耗、税收等相挂钩,推动技改、人才等政策制度以企业技工情况为标准,与补贴力度实行正向提升。聚焦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技术工人“关心事”,以数字赋能建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权益保障体系。如温岭市探索“基层工会码”,集成重塑业务流程,实现阵地建设、工人服务、维权等“一揽子”专包,有效提升保障水平。目前,入库组织1858家,实名会员18.96万名,累计建成国家级模范职工之家7家,省级21家。同时,通过改革形成了技术工人平等协商薪酬机制,93.2%独立建会企业已建立协商机制,工人平均工资年均增长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