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体制改革 > 地方改革经验

探索“五型”模式 创新镇域治理 江苏省宜兴市全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2/04/27
来源:体改司
[ 打印 ]

  作为江苏省第二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验镇,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牢牢抓住改革契机,准确把握“1+4”总体改革要求,立足工作实际,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规格检验,积极探索实践融合型全域党建、集成型服务窗口、综合型执法队伍,全能型基层网格、智慧型一体平台为特色的五型模式,镇治理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管理更加精细、服务更加便捷、执法更加精准,改革红利初步显现并充分释放。

  一、打造融合型全域党建,改革引领更有力。一是聚焦组织融合,汇聚改革合力。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双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建立改革党建工作联席制度。全新搭建一办七局架构并调整党支部设置,统筹推进护卡膜、线缆、学校、机关单位4个党建联盟建设,大力推行村域党建共同体,逐步形成大联盟、大党建格局,通过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切实为推进改革汇聚资源、集聚要素、凝聚合力。二是聚焦体系融合,创新改革机制。成立90个网格党支部,积极推动基层党建网、民情联系网、社会治理网一体融合。将智慧党建系统接入综合指挥中心一体化平台,实时生成组织力榜单,实现数据、资源等统一监管、互联互通,实现党建工作机制和推进改革机制无缝衔接。三是聚焦三治融合,彰显改革初心。积极打造“555”“红色领航等党建品牌,以党建带群建,党员带群众,形成良好改革氛围。依托红梅花香党群服务中心,延伸服务终端,有效推进镇域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助推实现三治融合,切实彰显改革初心。

  二、打造集成型服务窗口,惠民亲商更便利。一是推动服务向集约延伸。全面梳理进驻大厅的276个审批服务事项,大力推进一窗通办服务改革,打造14个综合全科窗口,实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对企业和群众高频事项推行定制套餐服务。改革当年见效,办事材料精简20%,环节减少20%,时限压缩30%二是推动服务向线上延伸。力推网上办、自助办、代理办、限时办、预约办等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从线下跑网上办转变,207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70%以上的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赋权清单事项100%可实现网上办理。三是推动服务向村级延伸。建成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和全科社工队伍,推动74个服务事项下沉至村,形成镇村两级一窗通办互联互通,真正实现多点可办、少跑快办。镇行政审批局运行以来,日均接待办事群众328人,日均办结事项513件,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打造综合型执法队伍,监管执法更精准。一是整合资源,新队伍激发新活力。以原市级派驻部门和镇级执法人员为班底,组建三支综合执法队伍,统一执法口径,统一执法计划,统一执法案卷,加强联动执法,切实改变以往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状况。二是借力引智,新模式带来新成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56人的第三方专家库,帮助对安全生产、城镇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执法检查和隐患排查,提高治理能效,解决执法力量相对不足,执法不专业、不精准等问题。三是强化监管,新机制提供新保障。搭建综合行政执法信息系统,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对案件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归档,实行案件办理线上线下全程留痕,并将行政处罚结果同步推送审批前台和镇指挥中心、纪委,有力强化执法廉政风险管控和执法绩效评估。

  四、打造全能型基层网格,镇村治理更高效。一是科学划分、全域覆盖。按照属地性、整体性、适度性原则,充分划小治理单元,建设覆盖全镇一张网,18个二级网格,64个三级网格,N个含应急、环保、教育等不同领域事项信息的“1+18+64+N”工作体系。二是建强队伍、全员出击。成立镇网格化管理中心,构建三长六员组织架构,聘用全要素专职网格员64名,配齐统一五件套装备,创新使用定制版网格员巡查APP,根据《官林镇网格化管理实施事项清单》开展日常巡查。三是强化管理、全面增效。出台《官林镇网格化管理专职网格员月度考核细则》,根据不同类别实施差异化考核,形成工作、考核与奖惩三位一体管理格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实效,推动实现小事格内化解、要事全网联动的治理机制。

  五、打造智慧型一体平台,指挥调度更灵活。一是信息收集多元化。整合接入治安交通、安全生产、水利巡河、12345热线、市长信箱等16个条线系统,融合税务、建设、自然资源、公用事业等18个部门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多元汇聚、收集融合,有效破解信息孤岛难题二是数据分析精准化。建立人口、企业、经济和信用四大基础数据库,开发建设党建引领、政务管理、企业服务三大平台,集聚智慧党建、数字城管、安环监测预警一体化等82类功能模块,对海量信息进行精准分析、综合研判,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三是任务处理高效化。通过一体化平台实施双推送机制,推动审批、监管、执法职能有效衔接,形成前台审批执法,后台管理监督的良性循环,全流程推动镇域治理的高效化,真正在经济社会事务中发挥协调参谋、综合指挥的大脑中枢作用。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