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体制改革 > 地方改革经验

浙江深化科技资源配置改革 强化民企创新主体地位

发布时间:2021/07/22
来源:体改司
[ 打印 ]

   浙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民营经济占浙江省GDP65%、税收的74%、出口的77%、就业的87%,是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浙江聚焦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技创新高地,围绕民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遇到的创新资金不足、创新机制不健全、科技人才缺乏等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敏感度高、转型速度快等多重优势,加大力度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基础研究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推动民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目前,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3位,涌现出万向研究院、吉利汽车研究院、华为浙江研究院等一批高端民营科研机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浙江重要战略科技力量。

  一、探索“需求牵引、应用导向”机制,支持民企开展基础研究。把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日趋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方案》等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研究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混合所有制事业单位之江实验室,将企业化的管理运营方式引入实验室运行机制。支持阿里巴巴达摩院牵头建设浙江省实验室(湖畔实验室),面向世界数据科学与应用领域最前沿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在关键行业领域的重点民营企业部署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23家。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近两年省级引进北航杭州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10家。引导民营企业资助基础研究,在全国率先与民营企业共同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探索企业投入、企业出题、企业评价、企业应用的模式,财政撬动比例达13。修订《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章程》,支持企业申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年共有20多家民营企业申报。目前,民营企业一批前沿技术的先发优势逐步形成,如阿里巴巴达摩院在全球率先成功模拟 819x9)比特40层的随机量子电路,完成第一个可控量子比特的研发工作,单比特操作精度等多项指标实现国际领先,目前已具备量子芯片全链路能力。

  二、探索揭榜挂帅机制,支持民企牵头卡脖子技术攻关。制定《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暂行管理办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与进口替代攻关办法》等政策,推行清单制、联合制、协同制,迭代梳理产业链断供和进口替代清单233项,实行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支持龙头企业牵头集成优势企业、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布局实施325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其中81%的项目聚焦在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重点创新领域、75%的项目由民营企业牵头。形成135项自主可控进口替代成果,80多个项目被纳入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在数字安防、智能网联汽车、射频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高性能磁性材料等省内优势产业方面,一批制约产业自主安全可控的卡脖子技术加快突破。如吉利汽车牵头的基于中国道路场景的自主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研发项目,实现了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部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成功突破L2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国外垄断,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已交付60余万套),预计L3级自动驾驶汽车将于2021年规模化量产;士兰微开发出的高性能AC-DC电源转换电路SDH8594AS及其相关的系列产品,满足手机充电器和网通适配器等应用的需求,主要实现对昂宝等国外公司的产品替代(如OB2500),用于普联/公牛等公司的产品。

  三、探索滚动淘汰赛马机制,支持民企参与应急科研攻关。牢固树立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的理念,按照战时方式、特事特办、紧急部署的原则,在组织方式、立项程序等方面打破常规,制定《应急研发项目组织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启动疫情应急专项,同步开展项目实施与立项程序,建立滚动淘汰赛马机制,支持民营企业、高校院所组建攻关联合体。新的科研机制推动浙江省在救治、药物、疫苗、诊断试剂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浙江省首个”“全国首次”“全球首例硬核科研攻关成果。如杭州优思达公司与省疾控中心、浙大一院等合作,研制的现场快速核酸检测试剂盒被列入科技部优先支持项目,并由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办公室向国家药监局推荐纳入应急审批通道,在短短一个月内获批上市(浙江省首个获批检测产品);浙江每日互动公司、省疾控中心等合作研发的智能数据平台、预警预测系统,有效支撑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一图一码一指数等精密智控机制。

  四、探索市场化引才机制,支持民企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人才+资本+项目的市场化引才机制,推进人才计划的市场化评价机制改革,制定《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提升科研绩效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的若干意见》《浙江省外国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等政策。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扩大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容缺受理范围,在全国率先实现零跑;累计引进国千外国专家130名,连续7 年居全国第1,其中高新企业引进占69.4%,成为浙江省面向经济主战场引进外国高端人才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全球智力密集地打造海外创新孵化中心27家,累计集聚海外项目1241个、人才1019人。加大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政策支持力度,累计引进海外工程师”402人、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18个,其中民营企业引进占87%;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数居全国第1。探索疫情期间引才新机制,组织百名外国专家云签约,帮助195家企业引进38个国家的234名外国专家。如歌礼生物传染性疾病创新药物开发及产业化创业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丙肝创新药达诺瑞韦成功上市,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传染性疾病防控用药,已累计治愈患者超6000人,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在丙肝创新药领域打破美国技术和市场垄断的国家。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