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基层公务出行经验做法典型案例之五十四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加强公务用车平台建设
有效保障基层公务出行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桂西北,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70.96万人,下辖19个乡镇248个村民委员会。县内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尚有10.6万人未脱贫,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2015年以来,该县按照上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工作部署,及时行动,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全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及时成立都安县公务用车管理中心,不断完善公务用车平台建设,在减低费用的同时,有效保障改革后的公务出行,做到减车不减工作,节支不降效率。主要做法:
一、完善制度,确保公务出行
建立健全车辆、司勤人员管理制度。制定《都安瑶族自治县应急、通信机要车辆管理办法(试行)》、《都安瑶族自治县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都安瑶族自治县公务用车管理中心筹建工作方案》和《都安瑶族自治县公务租车管理办法(试行)》、《都安瑶族自治县司勤人员安置办法》、《都安瑶族自治县平台车辆管理办法》、《都安瑶族自治县平台司勤人员管理办法》等一批制度文件,修订差旅费补助相关配套文件,确保公务交通补贴范围与差旅费保障范围的有效衔接。从2016年3月至今,该县车管中心共收到用车申请12924辆次,实际派车12666辆次,车辆保障率达98%,车改后节支率达19.69%。
实行“一车一司机一油卡一档案”的“四个一”管理制度。即一辆公车由一名司职人员专职管理,配备一张对应该车辆的油卡(实行百公里预算油耗量和司机、加油站双密码加油的管理),建立该车辆运行、维修、保养、保险的一整套档案。把司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车辆的维护、养护相连接起来,确保车辆安全出行,司职人员安心行驶,保障公务用车的正常运转。
规范用车审批制度,科学调配车辆。严格遵循“申请—审批—调配—对接—出车”的用车审批制度。在规范化、严格审批的同时,依据本县地形地貌,把各乡镇分为3类地区,分别对应调配越野车、小轿车、其他车辆供申请单位使用;建立司职人员联系卡;制定全年节假日值班安排表,科学合理的安排司职人员及车辆,为公务出行提供全天候的优质服务。
二、大胆创新,推动平台信息化建设
依据公务用车运行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该县的实际情况,要求科技公司开发个性化的公务用车管理系统。该系统能科学地完成公务用车审批、调配、监控、定位、行驶轨迹、违章报警、司机差旅、油耗量、维修保养等费用汇总、统计分析,大大地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细化预算,建立经费预警机制
把公务用车中的车辆维修费和保养费、洗车费、年检和保险费用、过桥过路费用预算细化到每辆车,并对其产生的费用先由管理中心审核,再到局财务、局长审核的双审批制度。车辆燃油费预算方案细化到用车单位、实行单位定额管理(使用费用占到总额的70%时给予预警)。
四、强化监督,规范车辆管理
对保留车辆实行标识化管理,认真落实“六个不得”要求,建立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情况通报制度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追踪问责。将公务用车配备、运行维护等情况纳入政务公开范围,充分发挥好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纪检监察、审计机关以及干部职工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对违规违纪行为及时督促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