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基层公务出行经验做法典型案例之三十五
安徽省池州市打造基层公务出行平台
保障乡镇公务活动用车
一、基本情况
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池州市遇到了乡镇公务出行难的问题,原因是池州市县乡租赁资源匮乏,多数乡镇只保留1-2辆公务用车,从城区的社会化汽车租赁公司租车,时间上不允许,性价比不高。且池州市地处皖南山区,市域内山多林密,河湖交错,雨季较长,农地占比大,涉农街道和乡镇大多数幅员辽阔,公共交通条件差,森林防火、抗洪抢险、扶贫攻坚、环保督查、安全检查、突发事件等应急事务繁多,公务用车需求量大。这些问题和矛盾制约了乡镇工作人员公务出行,严重影响了基层工作开展。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池州市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利用技术手段,先行先试,逐步推开,有效地保障了全市乡镇基层公务出行。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成立组织,出台制度
池州市各乡镇按市、县区公车改革领导小组的要求,专门成立了以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小组,健全了上下联动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推进保障乡镇基层公务出行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从政策层面上,池州市在充分吃透《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配套政策持续巩固公车改革成果的通知》(发改电〔2016〕757号)文件精神基础上,结合乡镇实际,经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后,出台了《池州市县乡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平台管理服务规范》。同时从操作层面上,先后制定了《乡镇社会化车辆租赁管理暂行规定》、《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平台用车流程》、《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平台驾驶员出车流程》、《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平台驾驶员工作岗位职责及行车规范》和《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平台信息维护操作规定》等规章制度。通过这些系统化制度出台,乡镇公务出行得到有力保障。
(二)技术跟进,严格准入
为解决乡镇基层公务出行问题,池州市开发出符合池州市乡镇公务出行特色的系统软件,搭建基层公务出行保障服务平台,配备具有服务车辆加入、随时用车预约、随时调度出车等功能,实现公务出行精准服务。同时,对纳入平台车辆和个人进行科学合理界定,严格准入,做到车辆不达标不录入,人员不合格不纳入,建立车辆识别、驾驶员培训等一体化管理体系,确保乡镇公务人员出行安全。
(三)先行先试,逐步推开
为稳妥推进保障乡镇基层公务出行工作,池州市选择部分县区,县区选择部分乡镇进行先行先试,并适时进行评估,以确认试点成果,再逐步总结推广。如东至县选择尧渡镇作为先行试点乡镇,围绕“试点范围、试点时间、试点目标、管理措施、实施步骤和有关要求”等6个方面,制定了《尧渡镇关于开展保障工作人员公务出行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取得较好成效,再逐步推开,有力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环保督查和精准扶贫等工作用车需要。再如贵池区选择里山街道进行试点,将乡镇租赁,符合规范要求的社会车辆和驾驶员纳入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平台,同时招标采购社会化租赁公司,并委托其管理和调度。经过评估可行后,向全区推开,既节省了人力,又有效保障了乡镇基层工作开展和人员安全。
(四)积极探索,创新模式
池州市针对各县区乡镇基层公务出行保障平台管理差异化,不搞一刀切,充分发挥各地主动性,鼓励探索,创新管理模式,走出一条符合自己需要的保障平台管理新路子。目前,池州市已总结归纳三种管理模式:第一种,县区车辆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和调度;第二种,委托专业公司管理和调度;第三种,各乡镇自行管理和调度。
(五)监管到位,保障高效
为加强对纳入平台车辆的管理,池州市各乡镇均建立了公务用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安装了车载终端,实行了统一标识,做到对平台车辆使用进行申请、集中调度和综合管理,并将各乡镇基层公务出行平台信息数据接入对应的县区和市里监督管理平台,形成全市一张网,无障碍、全覆盖监管,实现了“管理平台化、平台信息化、车辆标识化”,真正做到建立了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和公务出行便捷高效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