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基层公务出行经验做法典型案例之二十六
江苏省连云港市实行“三个倾斜”
着力保障基层公务出行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公务用车数量大幅减少,为有效化解基层公务出行需求和保留公车数量间的矛盾,连云港市充分考虑基层实际,通过实行“三个倾斜”,有力保障了基层公务出行。
一、保留车辆配备向基层单位倾斜
车改中在严格按方案要求比例压减公车数量的同时,在保留车辆配备上向基层倾斜。全市保留的机要应急等定向化保障车辆和执法执勤车辆,分别占改革前的39.49%和65.52%。全市61个乡镇街道原有公车310辆,改革后保留了187辆,保留比例达60%,乡镇街道公车保留比例高于全市机要应急等定向化保障车辆保留比例20.51个百分点,改革后乡镇街道平均拥有公车3.07辆。市级公安部门原有执法执勤用车408辆,保留245辆,占原有总数的60.05%,县区公安部门原有执法执勤用车1146辆,保留778辆,占原有总数的67.88%。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严格用于一线执法执勤岗位,公安部门市本级有在职人员2538人,保留执法执勤用车465辆,市本级平均每5.46人配备1辆执法执勤用车;县区有在职人员2234人,保留执法执勤用车558辆,县区平均每4人配备1辆执法执勤用车。市公安局下辖40个派出所,保留执法用车102辆,市本级平均每个乡镇街道派出所拥有执法用车2.55辆;县区共有67个派出所,保留执法用车205辆,县区平均每个乡镇街道派出所拥有执法用车3.06辆。
以赣榆区为例,赣榆区车改前有非执法执勤用车333辆,其中乡镇50辆,占全区非执法执勤车辆比例15.02%,占车改前车辆总数(691辆)的比例为7.24%;公车改革后,全区保留非执法执勤车111辆,保留比例为33.3%,乡镇保留车辆非执法执勤车32辆,保留比例为64%,高于全区机要应急等定向化保障车辆保留比例30.7个百分点,占全区保留非执法执勤车辆比例28.83%,占全区全部保留车辆总数(333辆)9.61%。公车改革后,公安局基层一线执法执勤车辆130辆,占全区公安局执法执勤保留车辆比例为92.86%;15个乡镇派出所保留的执法执勤车辆45辆,占全区执法执勤保留车辆比例为20.27%,平均每个乡镇街道派出所拥有执法用车3辆。
二、平台车辆保障上向下基层倾斜
地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平台建设是关键,市高度重视公车平台建设工作,按“管理平台化、平台信息化、车辆标识化”的要求迅速搭建公车平台,实现平台管理“全市一张网”, 制定公务出行保障和保留车辆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下基层调研、督查、考核、扶贫等公务出行可使用保留应急用车,不论用车的人在何种岗位、是什么职级,市、县两级参改单位均可通过平台申请用车。自去年平台运行以来至今年7月底,市本级公车平台共出车12273次,其中,下基层8109次,占出车总量的66%,处级以下工作人员用车5157次,占总量的42%;各县区公车平台共出车2万余次,科级以下人员用车约占50%,既有效保障了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突发应急事件处置等重要公务出行,同时也有效保障了一般工作人员的下基层公务出行。
三、差旅费用补贴上向下基层倾斜
2016年3月,市财政局出台了差旅费管理办法,及时做好差旅补贴衔接工作,对市域以内、交通补贴保障范围以外区域的公务出行明确差旅费报销标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普通公务出行的,报销伙食补助费每人每天50元、市内交通费每人每天40元;自备车辆公务出行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按上述标准报销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部分机关干部在下基层时,选择使用私家车集体出行的方式。为这类公务出行算了一笔账:一般情况下,机关下基层调研每次都有3-4人,以3人为例,若到东海县最远的乡镇-山左口乡约60公里,车辆耗油按10L/100公里计算,往返需12L汽油,汽油价格6.5元/L,则需耗油费用78元,报销市内交通费每人每天40元,3人共120元,多于车辆耗油磨损费用,若是到较近的乡镇,费用支出更小。市的这一差旅补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机关工作人员下基层的积极性。
在出台差旅补助政策的同时,鼓励基层积极探索新方法。交通补贴保障区域之外的频繁中短途公务出行或者去偏远地区下乡任务(如桔杆禁烧、双城同创挂联共建等),与基层干部工作密切相关,这些公务出行如何保障,直接影响到车改的推进和效果。市灌南县对各参改单位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到公务交通保障区域以外处理公务,没有通过公车平台申请用车的,可根据农公交通费用结合差旅费报销相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对车补保障范围之外的紧急公务或公共交通极不便利等特殊情况下的公务出行,采取按距离远近包干交通费的办法予以保障和解决。据了解,该县有部分单位已开展或探索除凭票报销差旅费外,允许采用交通费包干等办法,解决公共交通极不便利、紧急公务等特殊情况下的公务出行问题和基层干部到偏远地区开展工作等问题。
根据市公车平台一年多来的运行情况看,一是有效打破了“官本位”,改变了原先只有领导才能坐车,普通工作人员很少使用单位公车的情况,也拉近了领导和工作人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二是公务出行保障度较车改前有所提升,不少机关工作人员反映车改后虽然车辆减少了,但由于实行平台化管理,公车使用效率提高了,公务出行的保障程度反而比车改前有所提升,下基层用车更加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