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体制改革 > 地方改革经验

保障基层公务出行经验做法典型案例之十

 

江苏省靖江市加大创新思维力度

探索公务用车保障新途径

 

后公车改革时代,靖江市坚持以中央、省、市政策文件精神为导向,紧抓管理和服务两条线,以创新思维为引领,着力探索出一般公务用车平台与综合执法执勤用车平台两位一体融合调度管理的公务用车服务新模式。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服务保障有条不紊,人力、物力、财力得到了有效的节约,车轮下的腐败基本杜绝。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公务用车保障中遇到的困境

(一)执法执勤用车的保障工作中的矛盾与困惑

执法执勤用车的保障工作,关系着执法单位日常和应急处置突发情况的速率;关乎着老百姓的根本关切。公车改革后靖江市共获批保留执法执勤用车指标269辆。其中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纪委、农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等7家保留执法执勤用车单位车辆指标为233辆。剩余36辆用于保障市环保局、国土局、城管局、安监局、水利局、港口局、文广新局、审计局、统计局、卫生局等十多家与民生、安全息息相关的部门的执法执勤工作。其中市环保局、国土局、城管局、安监局每天均需多车次一线巡查,并随时待命处置突发事件,车辆服务面广、使用率高、对响应速率的要求高,执法执勤用车保障数量不足的矛盾相对突出。如因车辆不足无法及时保障,可能会导致不良社会影响。如何解决好上述矛盾是公车改革后的一大困惑。

(二)一般公务用车管理保障工作中的矛盾与困惑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改得是公务出行保障模式,摒弃的是公车私用和不合理的公务出行保障。许多机关单位及工作人员对车辆使用口径无法准确把握,对中心保障工作存在质疑,对公务出行出现抵触情绪,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中心如何准确把握尺度,解决管理与保障的矛盾,是公车改革后的另一大困惑。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 在保障工作中的探索与做法

(一)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为创新管理夯实制度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自改革伊始,靖江市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核心,通过认真学习、研究中央、省、市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结合靖江市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靖江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靖江市公务用车使用口径》等一系列管好人、管好车的制度。同时加强检查力度。要求各单位明确车辆调度责任人,责任人需在用车申请单上签字。中心多途径对车辆规范使用情况予以检查,对检查出存在问题的予以通报。为后期公务用车管理模式的创新夯实制度基础。

(二)坚持以创新思维为引领,为服务保障探索新的途径

1、两位一体、融合管理。早在20149月,靖江市成立了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建工作班子,明确部门责任。市车改办先后赴周边县市及兄弟单位,学习、调研、交流车改后管理保障模式。经调研,各地均拟实施相互独立的管理模式。即根据各自职能,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一般公务用车调度管理平台,负责调度管理一般公务用车,保障机关干部合理合规公务出行;财政局成立综合执法执勤用车管理平台,负责调度管理除7家保留执法执勤用车外的其他综合执法执勤用车,保障执法执勤出行。2016120日,靖江市公务用车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作为泰州市首家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在平台运营初起,打破了传统模式和通行做法,创新性的实施了一般公务用车平台和综合执法执勤用车平台两位一体融合调度管理的新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让保留的一般公务用车成为综合执法执勤用车的有效补充。提高的是保留公务用车使用效率;提升的是执法执勤单位服务群众、应对突发情况的响应速度;降低的是管理车辆的各项成本和开支。

2、统分结合,分类管理。对平台统一管理的执法执勤用车,根据不同单位的工作需要,进行分类管理。如城管局、环保局、国土局、安监局等车辆使用率高、工作时间不局限于传统8小时、单位驻地非行政中心内、对应急响应速度要求高的单位。成立分中心,根据工作需要,适量派驻执法执勤车辆,由其按照规定自主调度,中心本部负责监管和应急补充;如水利局等阶段性(汛期)需24小时值守的,住建局、港口局等有阶段集中检查任务的单位采用分阶段长时间外借的模式进行管理,但其需明确管理责任,并对车辆停放地点予以提前备案,中心本部负责监管和应急补充;对于其余执法执勤部门,凭申请由中心统一保障。

3、人防技防,高效管理。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在公务用车监督管理上破阻力、下狠劲。先后在泰州地区率先现实了保留公务用车统一公务号段管理全覆盖、保留公务用车标识化管理全覆盖、保留公务用车信息化监管全覆盖。三个全覆盖人防+技防,掷地有声,让车轮下的腐败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同时先行先试,率先对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实现统一标识化管理。

三、直挂云帆济沧海 通过探索取得的实效和典型案例

(一)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了全市执法执勤部门应对突发危机、集中行动的响应速率和效率

——2016422日上午,德桥仓储突发火灾事故,火情紧急,时间就是生命。市环保、安监、港口等部门大量工作人员需深入一线应急处置,一般公务用车第一时间作为补充力量,解决了执法执勤用车保障不足的困境,及时将相关人员输送至现场投入工作、疏散群众,并承担了后续一系列保障、处置任务。

——2017年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大幕正式拉开。为力争获得这个全国含金量最高的荣誉、继而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市城管局、创建办、效能办等部门承担了大量执法、执勤和督查任务。每天有大量工作人员需赶赴一线,巡查、处置和督查。同时其他各部门还有日常执法执勤工作需正常开展,执法执勤用车保障不足,一般公务用车迅速作为补充力量,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夏季往往是安全生产事故高发季节,而今夏的持续高温让靖江市各级领导、职能单位工作人员时刻保持着警惕。安全生产只能强化不能弱化、安全生产是易碎品、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责任状没有功劳簿。安全生产百日执法行动,市安监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需至各企业、工地展大量检查、执法工作。执法执勤用车保障无法满足要求,同样是一般公务用车作为补充力量,力求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诸如这样的案例,在秸秆禁烧等其他集中行动中同样比比皆是。创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实践的验证,经受住了事实的考验,也得到了各执法执勤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了保留一般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率、节约了各项开支

根据上级政策要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支出不高于改革前。靖江市通过但不仅通过平台的融合管理,提高了公务用车的使用效率,节约了管理人员的成本(目前为中心配备5名工作人员,为泰州市平台管理人员最少的公务用车服务中心)。经测算2016年度靖江市公务用车相关费用节支率达近17%,为上级要求的两倍。将节支落到实处,有力反击了少数人对国家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质疑。

(三)管理模式的创新,有效保障了合理出行、让违规使用公车无所遁形

截至目前各类公务用车共调度近2万车次。中心一方面加大对各机关单位关于公务用车使用口径的宣传力度,让机关干部了解可以得到保障的公务出行口径。另一方面通过适度调整车辆使用口径,向紧急公务倾斜、向有利于工作开展倾斜、向提高工作效率方向倾斜、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倾斜,着力做好下基层调研、异地交流干部用车等各类合理合规保障工作。同时人防+技防的全方位监督让违规使用公务用车无所遁形。

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始终坚持以创新思维引领工作进步的指导思想引领下。靖江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亮点纷呈。无论是取消车辆的公开处置还是保留公务用车管理保障水平均在泰州地区位居前列。成绩虽然喜人,但前路任重而道远。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今年还将根据上级部署时序,开展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靖江市将继续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创新谋发展,砥砺奋进,力争圆满完成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并将公务用车保障服务水平推上一个个新台阶。

 

附件:

发布时间:2018/08/27
来源:体制改革综合司
[ 打印 ]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