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体制改革 > 地方改革经验

保障基层公务出行经验做法典型案例之七

 

辽宁省鞍山市行政执法车辆管理平台运行经验

 

为贯彻落实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相关管理办法,解决公车改革后行政执法用车管理问题,鞍山市于2016年底成立了行政执法车辆管理平台,更加及时高效地保障了地方各部门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一个总体”目标,把握改革方向

管理平台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为加快建立新型执法车辆管理制度,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制定了“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系统高效、透明节约” 的总体目标。围绕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改革方向,转变传统执法车辆运行的管理方式,合理配置有效资源,实现执法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监管问责科学有效的目的。

二、“两个必须”原则,锁定改革要求

为保证执法用车改革后的正常运行,管理平台确定了“两个必须”的工作原则,即一是必须保证执法车辆严格用于执法执勤工作;二是必须保证执法任务的顺利进行。所属车辆的使用必须通过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的申请、审批、执行、反馈,严格杜绝公车私用、擅自挪用的现象发生。管理平台根据申请用车的“轻、重、缓、急”对执法车辆进行统筹安排和调配,保证各项执法任务的顺利实施。

三、“三个统筹”机制,抓好改革落实

为落实中央关于地方公务用车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市车改办依照“确保工作需要,减少冗长环节,节约行政开支”的原则,积极推进、完善更加规范化、高效化、信息化、便捷化的行政执法车辆管理平台的建设。

(一)统筹协调

1、明确平台服务范围。根据中央公务用车改革的具体要求,明确管理平台的服务范围。主要保障国家允许保留执法执勤用车的17个部门外其他具有法律法规赋予执法执勤职能的部门执行一线执法执勤公务活动,确因需要还包括调研、视察、考察、慰问、检查、督查等集体公务活动;重要公务接待活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等其他紧急突发情况以及特殊机要传递等工作。除此之外,坚决杜绝随意使用管理平台车辆。

2、明确车辆使用制度。管理平台对各执法单位用车需求、保障范围、使用车辆纪律、调度申请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按照公车改革实施方案的相关规定,结合各单位用车实际,制定车辆使用原则、用车管理制度,避免管理平台在车辆使用中出现“过热”或“过冷”的极端情况。既严格规范监督管理行政执法车辆的使用,又科学优质为各行政执法单位提供用车服务,实现使用均等化、保障高效化。

3明确车辆使用程序。为满足各单位用车的需求,引入车辆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依托信息化网络技术,对平台车辆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平台分设用车人(单位)、审核员、调度员、驾驶员、管理员五个角色,各司其职。执法用车的申请、审核、调度、执行、统计、回访等工作环节均在管理平台上完成,实现了响应及时、分派及时、执行及时、统计及时的总体要求。同时使用手机APP开启智能车载终端功能,实现了对行驶轨迹和用车时间的全方位监控。

(二)统筹管理

1、建立平台各项管理制度体系。为规范管理,提高管理平台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平台分设了三个部室,即调度室、车辆安全维护室、司勤人员管理室,平台实行派单用车制,建立了对订单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的三大类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管理平台的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平台派车流程》、《管理平台车辆维修程序》、《管理平台驾驶员工作守则(试行)》、《驾驶员手册》、《驾驶员月绩效考核细则及办法(试行)》等制度和办法。同时拟定了车辆保险年审记录、车辆维修记录、驾驶员考勤记录、出库入库安全检查记录、节假日及夜间值班记录、用车服务回访记录等10余项细则、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台帐,基本形成了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

2、对人员、车辆进行统筹管理。

管理平台面向社会要服务,平台员工采用劳务派遣形式,委托劳务派遣公司采取公开招录、竞聘上岗的形式选拔,由劳务派遣公司与其签订劳务合同。招聘人员均通过技能考试、体检、政审等方面的考察考核并进行岗前培训。平台人员通过绩效考核确定月排名和年排名,并给予一定的激励。

目前管理平台对所属车辆的行驶证、保险凭证、购置税凭证进行了查验,现有车辆均已办理了移交,并建立车辆档案,对车辆日常运行使用、维修进行统计分析。明确车辆管理制度,对车辆管理、调度、加油、维修、保养等方面进行了统一的管理。

(三)统筹经费

管理平台所需经费均由市财政进行统一拨付,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平台对各项运行费用进行认真核算,确定每辆车的运行费用及管理费用标准,以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使用。管理平台对人员费用、车辆运行费用、维修费用、保险费用、平台运营费用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给付,确保运营经费透明节约。

四、“四个核心”建设,提升改革质量

为保证市行政执法车辆管理平台的平稳运行,管理平台以全面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为前提,以“重安全、提素质、显热情、降成本”为工作核心,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的服务质量水平,从而增加团队凝聚力,增强驾驶员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打造了一支服务一流、效率一流的员工队伍。

(一)重安全,将出行安全放在工作首位。

管理平台对划归车辆进行了系统的检修工作,按“一车一档”建立了车辆的信息、保险、年检、维修档案。协同公安、交管部门对驾驶人员进行技能考核、面试、政审、体检等环节考察,择优录取。规定驾驶人员在每次执行用车任务之前,都要对车辆的水、电、机油及其他机件性能进行细致的检查并填写《车况检查表》,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定期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时刻绷紧安全行驶这根弦,严禁驾驶人员违反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法规危险驾驶。

(二)提素质,全面提升员工队伍修养。

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统一着装、着白手套。对驾驶人员礼貌用语、行为规范、保密规定进行统一培训。每月定期对用车单位进行满意度回访,通过对驾驶技术、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的评价对驾驶员进行考核。定期组织管理平台全体员工进行学习、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以增强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努力打造一支“作风纪律硬、驾驶技能高、服务意识强、综合素养好”的驾驶员队伍。

(三)显热情,时时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管理平台务求提供周到细致的全程优质服务,打造服务品牌。要求驾驶人员必须准时到达用车地点,并提前熟悉出车路线和路况,行驶过程中要保持导航系统打开,防止凭借经验造成错误行驶。要求驾驶人员每次执行任务之前都要检查车内卫生,保持清洁,并提前对车内温度进行调节。同时在车内配备矿泉水、雨具、简易办公用品、针线等用品,对于行程较长的任务,还应配备应急药品、方便食品等。任务结束后,要及时检查车内物品,发现有遗留物品时要及时归还。

(四)降成本,注重提高效能、节约开支。

管理平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要求,履行节能减排义务,全方位节约运行成本。控制行政经费和运营成本的支出,推进自身节约型机关建设。办公场所做到人走电停、水停;车辆在保证日常运营的情况下,注意节水、节油。定期统计每台车辆的油耗情况,并及时对需要维修车辆进行修理,使每台车辆达到环保要求。

五、“五个定”要求,强化改革成果

为持续强化市执法用车改革的成果,鞍山市车改办制定“定点、定期、定量、定标、定责”的“五个定”原则。

1、定点。管理平台实行用车保险、维修、加油政府招投标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健全并认真执行用车费用的核算制度。车辆维修实行申报制,凡需要维修的车辆,由驾驶员填写《公务用车维修申请表》,经审核后方可维修。政府为管理平台配备专用停放场地,所属每台车辆确定停车地点,严禁车辆乱停乱放而导致车辆损坏或被盗。

2、定期。管理平台定期对所属车辆进行详细检修并出具检修报告,确保车况合格。定期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使车辆使用平均化,改善车辆使用效果。

3、定量。管理平台根据每台车辆的技术状况、使用年限和使用情况确定油耗限额,驾驶人员每次任务需填写《出车信息单》,包括外出时间、里程、油耗等信息,并按月填写车辆行驶里程及油耗统计表。

4、定责。管理平台以岗定责,以责定罚。对平台每个岗位职责进行详细划分,确保各司其职,杜绝互相推诿现象发生。每台车辆确定固定驾驶员,严禁私自交换车辆。明确规定驾驶人员“八不准”,并对各项违反平台规定的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使得奖必有依、罚必有规。

5、定标。为便于开展行政综合执法工作,车身均喷有《鞍山市行政执法》标识,使执法用车的使用更透明,严禁发生公车私用的现象。

201612月成立以来,管理平台为全市28个部门提供服务工作,截至20176月末共派车1476台次。通过满意度回访调查,均给予好评。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秉承一贯宗旨,为全市行政执法执勤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附件:

发布时间:2018/08/27
来源:体制改革综合司
[ 打印 ]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