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体制改革 > 地方改革经验

保障基层公务出行经验做法典型案例之一:

 

北京市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多维并举改革创新

 

根据中央公车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安排,北京市从20149月开始全面启动公车改革工作,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市市、区两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车改相关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全市各类国有企业车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之中,按计划拟于2017年国庆节前基本完成。

按中央公车改革精神和北京市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改革后,北京各级党政机关各类公务用车保有总量压减了近40%。在此种情况下如何保障机关和区县、乡镇基层行政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各类执法执勤工作的开展,是公车改革后面临的首要突出问题。为此,北京市各级公车改革部门在中央车改办和相关领导同志的关心和支持下,根据首都北京实际和特点,转变思维,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尝试建立了一系列保障基层公务出行的措施,实际成效明显,受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肯定和好评,具体做法如下:

一、实现平台化集约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公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深入展开后,中央公车改革各主导部门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受公车改革节支率限制,很多基层政府部门改革后公务车辆保留数量较少,如继续按原有的车辆分配分散模式使用,难免会出现僧多粥少、苦乐不均的局面;而与此同时,分散到各部门的每台车辆的使用效率也不尽相同,对为数不多的公务车辆资源来说亦属浪费。为此,在部分省市有效探索的基础上,中央车改办明确提出通过平台化的方式对各类保留公务车辆实施集约管理,提高车辆使用效率,确保车辆使用公平、公开。

北京市公车改革后的公务车辆管理使用同样面临此种局面,特别是基层远郊乡镇公务出行面临的困难更为明显。遵循中央车改办平台化改革思路,北京市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搭建各级、各类公务车辆管理调度平台。其中,市级行政执法平台已于2017年年初组建完成并开始试运行,各区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也都混合或分别搭建了形式多样、机制灵活的行政执法车辆平台、公务车辆综合调度平台和社会化保障有偿租赁平台等。部分区县还积极协调使用改革后的节余资金,统一租赁了部分新能源车辆,集中管理、分散分时使用,不仅增加了车辆的有效供给,而且倡导了绿色出行、共享出行的理念,受到基层一线干部的好评。北京市公车改革办还选取了搭建进度快、收效好、值得借鉴的部分区级车辆管理平台作为典型案例,现场实地教学推广,共同研究分析平台组建运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全市范围内公务车辆的平台化建设进程。截止20178月,北京市16个区级政府均搭建了不同性质的公务车辆管理调度平台,并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二、根据实际地域和出行情况,明确费用包干范围

根据中央批复同意的北京市党政机关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在各机关主要行政区域内的公务出行一律采用按月计发的公务交通补贴包干的方式解决,但对跨区域的中短途出行,改革方案中并没有统一和明确的规定。为保障基层公务出行,特别中远郊区县跨区域出行的合理化、规范化,北京市车改部门在充分征询了中央车改办工作意见后,报请本市公车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专门出台了本市跨区域公务出行补贴办法。规定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赴远郊区县基层单位(目前按6个中心城区地域范围外执行)履行公务活动且未提供交通保障的,参照差旅费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报销,按照每人每天80元的包干使用,且不与个人既有公务交通补贴冲突。

此项政策客观公正地解决了跨区域公务出行的实际难题,极大地保障和提高了各机关部门下基层的积极性,受到广大机关干部的好评。与此类比,本市各区公车改革部门也均参照此项政策及时明确了本行政区域内的远距离公务出行及跨区域公务出行的补贴包干或报销办法,保护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明确划定了公车改革后既拿钱又坐车既领补贴又报销等政策红线。此举既提高了基层一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客观公正地保护了各级干部不因跨区域公务出行交通补贴因素而涉嫌违规违纪,受到基层工作同志的好评。

三、注重改革创新,增加社会化出行供给保障

根据中央公车改革要求,改革后党政机关一般性公务用车全部取消,改革后的普通公务出行需要采用社会化方式自行保障。按目前北京市社会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水平现状,此项要求对于工作和生活基础在城市中心区或近郊区的干部不存在困难。但对于工作范围或生活基础在远郊地区的广大基层干部来说,全时全域的社会化公共交通覆盖还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对日常行政工作、各类执法执勤任务执行均有一定难度。在北京怀柔、密云、延庆等远郊区的部分偏远乡镇,公共交通覆盖密度还十分有限,难以保证正常的公务交通出行需要。同时,受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因素影响,很多基层一线干部也没有条件使用私家车来自行保障公务出行。

为此,北京市公车改革部门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家绿色环保和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的相关政策,将社会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引入到本市党政机关的社会化出行保障体系。报请本市公车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后,北京市车改办积极组织协调市交通委、市财政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等部门和北汽集团、青岛特锐德、浙江万马等大型企业,在公车改革开始后的极短时间内,在全市范围内部署了近千辆分时租赁的新能源汽车,安装了相应的充电设施,并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机软件实现了车辆的调度、管理和使用,广大基层干部采用自行付费、自助出行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偏远地区的公务出行困难,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和绿色出行概念在首都北京的落地和发展。截至20176月,北京市车改办牵头组织协调在全市范围内的各级党政机关驻地或主要活动场所建设通用型充电场站525处,充电桩2600余根,部署各类新能源汽车2600余台,极大地增加和保障了基层的社会化公务出行供给。同时,各区公车改革部门也积极组织协调、努力创新思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公务交通出行保障方式,通过灵活机动的网约车、自助出行的分时租赁、政府批量购买企业服务等方式,使基层公务出行方式得到了有力保障。

四、强化车辆监督检查,确保公车使用实际用途

公车改革以来,北京市认真贯彻中央车改精神,对党政机关保留的各类公务用车全面加强严格管理,全方位加强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督检查,确保改革后保留公车的实际用途合理规范,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中央批复同意北京市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后不久,北京市车改办即制定了《北京市党政机关保留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并随相关车改文件同步下发,各部门也参照制定了本单位的公务车辆具体使用管理办法执行。严格按照先审批后使用、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车辆使用手续,建立车辆使用人申请、所在部门审核、分管领导审批的管理机制,建立车辆使用台账,做到用车登记、有车有账、凭单出车、一车一档。

与此同时,北京市也按照中央要求,对全市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改革后保留的各类公务用车全面实行标识化管理,接受全社会监督,确保公车公用、公开透明。北京市车改办还积极同市纪检监察部门沟通协商,通过“12345”市长热线受理广大民众对公务用车违纪违规行为的投诉举报,并建立了长效的线索沟通和案件处理机制,有力地震慑了各种公车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同时也有效地保障了公务车辆使用效能。从公车标识化管理实施以来的实际效果来看,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基层各类公务出行保障效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也受到基层一线干部的欢迎。

 

附件:

发布时间:2018/08/21
来源:体制改革综合司
[ 打印 ]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