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信息
编者按: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3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现将有关改革开放方面的部署和要求汇编刊发,以指导和推进今年的改革工作。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会议指出,今年(指2012年,下同――编者注)以来,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涨幅稳步回落,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稳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新进展,科技创新有新成绩,改革开放有新突破,改善民生有新成效。
会议强调,现在,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
会议认为,明年(指2013年,下同――编者注)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会议指出,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第六方面的主要任务是: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时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要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要加强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对外投资。要继续推进多双边经贸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必须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支撑能力;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根据2012年12月16日新华社通稿整理)
附:
坚持稳中求进 奋力扎实开局
(《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7日)
在全国人民的关注和期待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是党的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重要会议。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会议新风扑面,求真务实,方针明确,部署有力,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形势和困难挑战,我们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态势良好。这个好形势,是与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奠定的坚实基础分不开的。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发生很大变化。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和困难较多的一年。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在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结构中实现增长。我们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实现明年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着力保障农产品供给。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我国虽然粮食连年增产、库存充裕,但主要农产品供求仍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我们要巩固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好形势,夯实农业基础。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积极采取措施,争取早见成效。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这次会议将推进城镇化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单独列出,表明了城镇化在现代化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加强民生保障。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我们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在改革。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不断深入。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得好,会风好是一个鲜明特色,是与会同志的共同感受,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求真务实,狠抓作风转变的坚定决心。会议富有成果,贯彻会议精神更要真抓实干。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拿出精气神来,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各级党委要议大事、抓大事,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好攻坚战 开拓新空间
(《经济日报》,2012年12月30日)
把握机遇,战胜挑战,关键在于打好改革攻坚战,为发展再献“红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多年实践证明,哪个领域能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哪个领域的发展就能充满活力,各类生产要素就能发挥出最大效能
2013年正向我们走来。在世界经济已由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的大背景下,这一年将是充满风险挑战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把握机遇,战胜挑战,关键还在于打好改革攻坚战,为发展再献“红利”。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郑重强调改革,指出“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这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表达了继续推动改革的鲜明态度与坚定信心。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发展目标与改革目标一起规划、把市场化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一同部署,联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明年的主要任务之一,联系李克强副总理提出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联系社会舆论热烈探讨的改革话题,都表明改革将继续成为新时期的重大主题。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取消了煤价双轨制和煤炭铁路运力分配,煤炭离彻底市场化又近了一步。业内人士认为,这一重大改革举措是煤电产业链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同时也拉开了能源价格改革的大幕。
电煤改革是一个样本,它表明,改革就是要改变目前不合理的资源分配方式,就是要理顺价格体系,就是要使市场交易透明化,但同时也会触及部分企业和中间商的不当得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攻坚阶段,越来越多触及现有利益格局,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重大改革阻力较大。可以说,今后的改革,面对的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对这一点,中央有着清醒的判断,明确提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其勇气,就表现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干可能不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其智慧,就表现在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对于一时看不准、吃不透的改革,先选择一些地区和领域开展试点,以点带面,并有及时调整和纠错的机制,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荆棘”。
刚刚结束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力争重要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多年实践证明,哪个领域能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哪个领域的发展就能充满活力,各类生产要素就能发挥出最大效能。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形象地说,就是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重点领域,重点突破,在改革的关键环节上攻坚克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最近一个时期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运行已逐渐企稳回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这也为推动下一步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和突破良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我们还要拿出当年改革先行者的勇气和智慧,进一步形成共识、形成合力,更好地谋划和推进改革,为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