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体制改革 > 半月改革动态
 

 

经济体制改革信息

 

2009年各地经济体制改革亮点之五: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2009年,各地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制度建设。以城乡均等化为方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制度创新力度加大,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加快。

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制度建设。河南省新乡市、漯河市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发展规划,济源市规定市镇两级财政每年要拿出新增财力的30%用于三农建设,偃师市出台《关于促进农村居民进城定居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意见》。广东省大力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已达184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3363个。宁波市在全面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基础上,开展资产分块市场化改革试点。推行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质押贷款,拓宽农户融资渠道。重庆提速推进全市2000个贫困村的整村脱贫工作,出台加快推进贫困村整村脱贫连片开发工作的意见,完成266个村整村脱贫规划。调整完善了主城区集团对口支援库区7个重点移民区县五年规划。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步伐加快,累计开业小额贷款公司57家,放贷45.6亿元。首批20个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全面启动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庆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意见》,接受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学校已达到400所,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近1300所。新建成4个区县文化馆、5个区县图书馆、23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将未启动试点的14个区县全部纳入今年试点范围。将13.8万三峡库区淹没区农转非移民纳入养老保险。建成17个污水处理厂和13个垃圾处理场,国家级、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分别达到4个和12个。在全国率先启动乡镇基层政权建设债务化解,加大财政对村组织办公运转经费保障,提高村干部补贴标准。甘肃省增加会宁、和政、凉州等15个县区作为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启动清理化解农村公益性债务试点工作。河南省济源市出台《济源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对农民和城镇未参保居民实行社会养老保障。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浙江省出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土地流转政策,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制订全国首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涌现出宅基地性质转换、异地安置、复垦增量等3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模式。两分两换即: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换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产方式)改革成效显著,全省新开展宅基地整理的行政村682个,净增耕地4416.49亩。安徽省确定广德、长丰、南陵、固镇4县为省级试点县,积极探索农村建设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山东省莱芜市确定部分镇作为农村土地质押贷款试点镇。河南省舞钢市出台政策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程序和土地流转收益支付办法。广东省出台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交易地票34宗、面积5800亩,成交金额5亿元。宁波市7个县(市、区)建立了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5个乡镇建成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集体林地林木流转机制的实施意见》,全市已流转林地513174.6亩,以租赁、转让、入股、托管为主要形式,占总数的98.1%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河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实施三放宽、两实行、一引进的户口迁移政策,即:放宽城镇基本落户条件,放宽设区城市市区落户条件,放宽县(市)城区、小城镇落户条件;实行高校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政策,实行人才居住证制度;引进省外人才到河北省城镇落户。同时,从三个层面、九个项目提出完善配套措施(三个层面是指:针对城镇人口规模扩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激发人们进城积极性,在教育、住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五方面确保同城同待遇;为解决后顾之忧,保护农民既得利益,对农民进城落户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九个项目是指城镇建设、义务教育、住房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救助、就业评先、土地承包、生育政策),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相互衔接、整体推进。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将城镇化的农村地区居民,统一转为城市户口。

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制度创新。宁波市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的意见》,积极探索创新符合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合作共建(BT)融资模式。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若干意见》,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山东省下发《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

 

附件:

发布时间:2009/12/31
来源:体制改革综合司
[ 打印 ]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