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体制改革 > 半月改革动态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历史走向未来》专题摘编之四:

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探索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一

课题组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始终必然触及的重大命题。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探索回答这一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命运、也关系改革开放事业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三十年来改革开放艰辛探索的重要历史结晶。在改革开放中开辟的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对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情国力的深刻把握。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经济体制转轨和工业化、现代化的双重艰巨历史使命,必须在指导思想、理论体系、体制目标、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模式以及社会上层建筑等各个方面勇于变革和创新,探索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规律和新道路,实现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性重大课题。

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已经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目的出发,牢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中国历史方位,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性地推进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致力于社会公平正义与经济效率的有机统一,找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推动了全方位开放局面的形成,着力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走出了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是引领中国实现百年民族振兴之梦、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立国兴国之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也赋予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勃勃生机。改革开放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革命,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百六十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振兴、实现现代化的奋斗史。八十多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是在人民民主、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旗帜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探索,开辟了能够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曾经创造了无比灿烂的中华文明,经济总量曾长期居于世界首位,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虽饱经磨难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馁。但是,近代以来,中国逐渐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丧失了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落后挨打,遭受了深重的屈辱和苦难。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间,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前仆后继、英勇奋斗。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和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开启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旗帜下的伟大复兴进程。1978年前,我国29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制度优势,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迅速建成了一批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经济文化建设骨干力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农业比重很大、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难免充满曲折和坎坷。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义和国情认识的偏差,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们没有及时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而是长期实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导致了将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和“大跃进”等“左”的错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发挥了它的初始优势后,难以形成长期发展的体制基础,必然严重抑制了经济活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打乱了经济建设的正常进程,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极度混乱,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我们没有取得本来应该取得的更大成就,实现现代化的复兴之路一度遭遇严重挫折。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启的改革开放航程,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改革开放是民族复兴历史的新征程,是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严重曲折、我国经济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拉大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面临着特殊艰巨的历史使命: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辟拥有十几亿人口、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大国摆脱贫困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人类发展新途径;二是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各个环节,实现经济体制的成功转轨,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走出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大环境,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赶上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进步的时代潮流。推动这一亘古之艰的历史进程,需要中国共产党的眼光和勇气,需要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坚韧。

站在今天新起点回首看,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国人民披荆斩棘、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伟大历史探索,迎来了丰硕的成果。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当代中国已经发生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深刻转型,站在了文明复兴与和平崛起的历史新起点。实现了经济起飞和产业结构升级,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探索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更加鲜明夺目,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一切成就,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这条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必然发展;是在与经济全球化的紧密联系中独立自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平发展之路;也是自《共产党宣言》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道路。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成功推进,使党和国家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我们党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其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开创性探索,提供了发展中国家走向富强的崭新经验和途径,必将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历史性贡献。

 

附件:

发布时间:2008/12/31
来源:体制改革综合司
[ 打印 ]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