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陕西以习近平主席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部署,贯彻落实“五通”总体要求,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一是政策沟通,积极构建互信协作机制。以友城促合作,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国际友城数量已突破百个,遍布五大洲41个国家,通过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实现互促互进。以交流促发展,认真落实国家总体部署,积极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加快“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二次会晤达成的“三中心两计划一园区”等重要成果落地,持续加强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地方政府交流合作。
二是设施联通,加快打造陆空双枢纽。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过万列,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常态化开行15条国际干线,基本覆盖欧亚大陆全境,成为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载体;目前,29省份货源在西安集散分拨,“+西欧”集结线路达15条,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已形成辐射全国、连通欧亚的货物集散中转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建设,西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38条,其中国际航线19条,覆盖13个国家18座城市,年货运吞吐量突破38万吨,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贸易畅通,稳妥推进国际经济合作。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跨境电商企业达到1350家,累计在25个国家(地区)布局70个海外仓。支持西安隆基硅、陕鼓集团、陕重汽、法士特等龙头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传统贸易伙伴基础上,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欧盟、东盟、“上合组织”、RCEP等区域市场。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四是资金融通,持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创新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出“中欧班列贷”、自贸港商票“运单融资”等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丝路”成功接入CIPS标准收发器,成为西北地区首家部署CIPS标准收发器的电商平台。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设立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白名单”,支持推动中欧班列(西安)在国际货运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建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奖励机制。
五是民心相通,不断加大人文交流合作。传承弘扬丝路精神,与共建国家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西北大学“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疫情期间,成功举办“发展中国家现代农业经济管理部级官员研讨班”,免费开放“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线上系列暑期课程”。发挥陕西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作用,统筹协调丝绸之路联合考古工作,积极参与国家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支持西安市打造“一带一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示范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联盟”、加入“澜湄旅游城市联盟”。及时派出专家支援塔吉克斯坦疫情防控工作,与韩国、德国、文莱等国建立“快捷通道”,开展海外“春苗行动”,推进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