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重点建设

海盐县持续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29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近年来,海盐县紧紧围绕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结合省市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改革要求和全县“三农”工作实际,不断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夯实根基。目前已连续四年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数智青莲”未来工厂应用获评2022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开出全省首张村级“浙农经管应用——浙江省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电子)”。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关注报道了雪水港村的融禾“智慧农场”。

  聚焦农业双强,深化产业动能。一是改造提升农业基地。积极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设施农业,鼓励支持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运用推广。2022年成功创建省级首批“未来农场”1家,累计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工厂3家,改造提升农业数字基地28个。二是推广引入新式装备。推广北斗智能信息农机终端105套、插秧机无人驾驶系统77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1%,引进嘉兴市首台鲜食大豆收获机—4TD-16型青毛豆联合收获机、嘉兴市首条省内最先进的智能化水稻育秧流水线,一季可提供水稻育秧社会化服务超1万亩。三是加快建设数字应用。完成“海盐数字畜牧”数字化改革场景项目建设。“浙农经管-村级电子票据”“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应用”等入选农业农村系统重大改革(重大应用)场景“先行先试”,开出全省首张村级电子票据。“数智青莲 未来工厂”在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做场景演示,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充分肯定。

  聚焦为农服务,深化服务效能。一是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严格审核网站发布的信息,今年已获得省级万村联网“季度之星”5个(次)。累计建立99个益农信息社,行政村建站率、规范率、覆盖率均达100%,其中11个为示范性益农信息社。二是开展农民信箱“每日一助”活动。农民信箱全年累计发送短信169万条,主要涉及种植、养殖、土地流转及招聘、招租、收购等信息。三是拓宽电商渠道。依托省级网上农博平台,组织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入驻“海盐馆”,目前入驻海盐本地商家18家,涵盖粮油、畜禽、蔬菜、水产、茶叶、饮料等129多种商品。

  聚焦三农数治,深化管理职能。一是强化线上监管。加强“浙农码”用码赋码,利用“浙农码”应用推广,强化对农产品的监督管理,目前赋码用码量超160万次;通过安装视频监控对县域内4家生猪规模养殖场、1家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以及25艘海洋渔船实现实时化监测。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全县录入平台的规模农业生产主体进行数字化、痕迹化监管,定期更新主体库,实时上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巡查检查等数据,实现主体信息、快速检测、巡查检查数据的互联互通。三是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依托现有平台,将每周巡查情况实时上传,并由镇(街道)定点销号和反馈,全程实现智能数据化管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督查整改效率。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