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圣城铁军”微信群,一条条通报显示着寿光市圣城街道的同志们7月份的工作轨迹:7月1日,李家仕庄村108户,228个大棚,3处院落,仅用两小时100%签订拆迁协议;7月7日,南马范村625口房屋,72小时全部签订拆迁协议,是圣城“一次性拆迁,百分百签订”最大的一个村庄;7月9日,杨家仕庄村28户,32个大棚,2处院落,仅用一小时100%签订拆迁协议;7月11日,桑家仕庄村96户,151个大棚,25个拱棚,6处院落,两个半小时100%签订拆迁协议;7月13日,肖家楼村77户,88个大棚,7处院落,三小时100%签订拆迁协议;7月27日,南马范村248户,301个大棚,19个院落,18小时100%签订拆迁协议;7月28日,大仓、刘旺两村71户,89个大棚,仅用1小时100%签订拆迁协议。
7个100%,寿光市圣城街道的同志们用双脚,“走”出了一本七月份的“工作日志”。
一、七月份,工作岗位就在村边、棚头
7月27日早上6点,南马范村委大院,前来签订大棚拆迁协议的村民挤满院子。太阳刚冒头,30多度的高温已扑面而至。拆迁办的曹洪涛站在院子中央,被村民们围着询问补偿的事,头发湿粘在前额,汗水湿透了衣背,但他始终耐心解答着每一个村民的问题,“村民现在关心的都是很小的细节,但对我们来讲,拆迁没有小事,哪怕有一点不明白,也要向他们讲清楚。”
早上7点,签完协议的村民陆续离去,街道的同志们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浑身湿透,有的趁签协议的空档,从车里拿出火烧啃几口,算是一顿早餐。苦咸的汗水,换来的是甘甜的收获。7月27日当天,南马范村248户、301个棚、19个院落,群众100%签订拆迁协议。这也是进入七月份以来,圣城街道第6个100%签订拆迁协议的村。
工作顺利推进的背后,是无法用数据测算的付出和坚守。曹洪涛说,“南马范村大棚区拆迁涉及1000亩,走一遍要3天,每一户、每一个大棚都要到现场,从丈量评估到复核用了10天。早上5点多到现场,晚上10点多回家,我们都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
多数村庄的大棚在丈量评估期间,正逢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还有时常无法预料的雷雨天气,没有一个同志喊苦叫累,一把尺子紧握,量的是地边、大棚,也量出了干群感情。刘旺村的拆迁地块丈量时,正值大雨天气,撑把雨伞,拿着记录本,胳膊上挂尺子,一脚泥一身水地量,站在一旁观察的户主说,“他们量出来的数字,俺信服。”
二、天再热,回迁工程也不能停
酷暑难耐的七月里,圣城各城中村改造的工地变成 “赛场”,干劲十足的“现场进行时”场面。每个人都好像“分身有术”,每名同志身兼数职,每项工作必在现场,多项工作同时展开。
刚完成肖家楼村拆迁的工作组长张春波,很快出现在大仓村城中村建设的现场。按照年后党工委的新分工,工作组采用“一包到底法”,从拆迁、办手续、项目建设到群众回迁分房,工作组专心致志、负责到底。
王福华正在后朴里村建设现场检查进度。自去年党工委向城中村改造项目派驻工作组,王福华先后担任了前朴里村、后朴里村、李家仕庄村等几个城中村改造的工作组组长,按照“一包到底法”,顶着高温循环跑工地,成为这个七月份王福华的工作常态。
“坐在屋里都出汗,别说连续在工地跑来跑去,还是50多岁的人了。”烈日下,与我们同行的工作人员望着王福华手扶护栏、衣服湿透的背影,感叹不已。“党工委有要求,群众在期盼,我们用实际行动回应”,这是每个参与城中村项目建设的机关干部的朴素表达。
三、圣城“七月精神”:牢记使命 ,担当作为。
高温磨砺了意志,酷暑锻打了精神。圣城的“七月精神”,成为盛夏时节葱茏大地上一抹最别样的色彩。
烈日酷暑下,行走在工地现场;暴风骤雨中,坚守在群众身边……7月23日,台风“安比”横扫大地,天灾面前,检验了街村干部的为民情怀。
大雨不停,党工委副书记张东光带人出现在赵家仕庄村老年安置房防汛现场;王福华坚守到凌晨三点,看到村子和老年房里的老人安然无恙后才离开;各城中村改造工作组所有成员紧盯紧靠在安置现场;村党支部书记带班、村委24小时灯亮人在,村村成立防汛应急分队……众志成城抗天灾,凝聚起了新的圣城干群精神。
而坚守社区服务一线的社工们,也为七月圣城注入了“民生元素”。高温持续考验着人们的意志力,各城市社区的社工们,走进居民小区清垃圾、除杂草,一身汗水和灰尘,换来小区环境的整洁敞亮。
圣城街道的同志们用七月里的行走、实干,更加完美地诠释了“担当作为”的新内涵,丰富了“干事为民”的新情怀。“七月精神”已经刻写在圣城大地上。锻打‘七月精神’,为圣城下步的高质量发展凝聚新动能,为高境界提升吹响新号角。
寿光市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