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灌南县的一本本收支数据和一页页住户年鉴资料,一组组看似简单直白的数字绘就了一首气势恢弘的壮丽诗篇,生动展示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灌南建县六十年来农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谱写了一曲从贫穷、温饱到小康,激情豪迈,昂首阔步迈进新时代,建设“强富美高”新灌南的改革劲歌。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时期灌南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经过四十年锐意改革,团结拼搏,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灌南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统计调查资料显示,2017年,灌南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9.3元,年均增长15.5%,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277.3倍,;楼房入住率达62%;百户农户拥有汽车、电冰箱、空调、彩电、移动电话、电脑分别为14辆、85.5台、105台、137.5台、270部、36台,农民基本上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在改革开放之初,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劳动工具十分简陋,犁田用牛,农业运输工具主要是人工手推车,插秧、拔草、收割、打猪牛草等等全部是人工;农民大都住的是土坯房;副食品凭票购买;做衣服要布票……。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神州大地遍吹改革春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推广,打破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局面,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增加家庭农业收入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家庭副业,大部分农民家庭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粮食产量年年增长;家家每年要养一头二三百斤重的大肥猪,有些农户还养一头老母猪,家家都饲养了一些家禽,母禽生蛋用于贴补家庭杂用开支。飞鸽牌自行车、钟山牌手表、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和收录机等生活消费品逐步进入农民家庭;刘兰芳播讲的长篇评书《杨家将》《岳飞传》、王刚播讲的现代评书《夜幕下的哈尔滨》成为农民最喜爱收听的文艺节目,电影《侦察兵》《地道站》等战争片和电视剧《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港台影视片更加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那时,只要听说哪儿晚上放电影和那户人家放电视剧,就是走上五、六里路也不觉累,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攀升。
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增长,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活力持续释放,县域二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农村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等等,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渐渐地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潮水一般涌向城市,开始了全新的打工生活,“打工仔”“外来妹”成了当时在外务农民的特有身份。这时候的农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持续增长。到了1998年,灌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506.06元水平。由于收入不断增长,促进了农民投资改善生活条件,当时消费投入主要发生在三个方面。一是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由于土坯房老化破旧、安全性差,娶妻嫁女等原因,农民追切期望重建房屋,装点门面,提高家庭形象。这时候在农村开始掀起了一波建房热,从土坯房-土墙瓦房-砖瓦平房,少数农户已建起了楼房。二是家用电器逐渐普及。电视机、电风扇等生活用电器已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三是家具数量快速增加。与住房条件逐年升级相配套,添置橱、柜、床、沙发等大型家具也已成农民家庭首选的消费方向。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家家都能吃上大米饭和白面饼,穿上购买的衣服和鞋子,出行都能骑上自行车。晚上看电视节目是农民的主要文化娱乐活动,其中,春节联欢晚会是年末农民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的最丰盛的文化大餐。
在改革开放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的10年里,虽然灌南县遭受了一场2000年“8.30”大水灾,农业生产损失巨大,当年农民收入曾一度下降,但由于采取了生产自救、发展二三产业、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等一系列正确举措,这10年间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上仍然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灌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已接近5000元的收入水平。这阶段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变动的显著特点是工资性收入呈现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2643.18元,占比55.02%,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生活消费水平逐年提高,饮食结构逐步改善,鱼、猪肉、豆腐、蔬菜等一些绿色营养食品在百姓餐桌上也能随时可见,家里来亲戚炒上几盘菜,喝上一杯酒已成平常事,已实现从吃饱向吃好方向转变。年轻人穿着追求档次、潮流、个性化趋势比较明显。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楼房率持续攀升。家用电器持续升级,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等更新换代,进入电气化时代。电话机、手机普遍使用,部分农民已拥有了幸福、建设、雅玛哈等品牌的摩托车。农民生活水平达到新高度。
2008年以后,灌南农民生活水平逐步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收支增长进入到一个转折点,已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增长阶段,农民生活更加殷实,质量不断提高。2017年,灌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9.3元,生活消费支出近万元,恩格尔系数为36.9%,已达到小康水平。食用菌、肉类、禽类、水产品、奶类等绿色环保营养型食物消费日益增加;农民都能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一半以上的农户已经住上了楼房,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小康标准;有相当部分的农户已进城买房入住,转为城市居民;家用设备全面换代升级;部分农户家庭已经拥有了小汽车,门前道路全部实现水泥化,出行更加快捷方便;智能手机上网已经普及,农民生活福祉全面提升。
展望未来,灌南农民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新时代灌南精神鼓舞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年农村环境整治措施的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农村环境更加宜居,农民生活将更加美好。
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