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重点建设

咸宁嘉鱼加快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一、背景及起因

官桥镇位于嘉鱼县东南部,是嘉鱼县城门户,全镇国土面积17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3.7万。全镇地处江汉平原与幕阜山脉的过渡地带,滨江含湖,平原丘岗兼有。官桥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京广高铁赤壁站20公里、长江深水码头7公里,武深高速、京港澳高速、武赤线、武汉城市圈外环线从周边经过,已经具备全域3分钟接入高速公路网、30分钟进入高铁交通网,1小时到达客货运机场,5小时到达国内大多数省会城市的大交通格局。

经过多年创建,2015年官桥镇被湖北省评为“湖北旅游名镇”、“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6年被省绿化委评定为“湖北森林城镇”,2017年,“官桥新材料小镇”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小镇。官桥镇辖区内的官桥村八组被誉为“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建设新农村的典范”,被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景区,田野山庄被评定为三星级酒店、银叶级绿色饭店,镇区所在村官桥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年接待游客达到50万人次,具有较为优良的生态资源、鲜明的产业特色和雄厚的发展基础。

20178月,在市直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嘉鱼县政府积极申报官桥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经过深入调研编制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和报批,官桥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年底入围首批国家级创建单位。官桥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类型为产城融合型,创建目标是在优化镇域空间布局、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与创新,在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夯实。创建基本指导思想是:立足官桥特色资源优势,补齐农业产业短板,按照创建产城融合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要求,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以一产为基础、二产为带动、三产为支撑,以产业融合试点示范为目标,以重点产业化项目为依托的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做精做深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加快培育农村新业态,积极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产业对特色小城镇镇建设与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实现产城融合、互动与共进。

二、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2017年中央1号文件的部署,我县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县政府组织了专题调研,成立了以县长胡春雷同志为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常委、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经信、财政、国土、农业、商务、旅游、文体等部门和8个镇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今年3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听取创建工作报告后,决定设立县级层面的工作专班,抽调10名县直单位干部驻点开展创建工作,由一名县政协副主席具体协调日常工作,实行“专门机构、专班人马、专项经费”负责创建工作。目前办公场所已经确定,正在布置。

(二)强化政策执行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将官桥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为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国家AAAA级景区创建,着重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在招商引资、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等方面专门下达了任务,其中向上争资目标为5000万元;在支持用地方面,组建专班流转了2600亩土地,新征110亩建设用地;将项目有关区域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推动部分人口向城镇集中;批准官桥镇启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向创建区域倾斜,积极落实上级关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创建工作。

(三)明确发展思路

夯实农村第一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壮大油茶、茶叶、特种水产、林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推动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力争建成全国性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坚持“绿色主导、低碳高效、转型提升、集约集群”的发展思路,重点围绕油茶、茶叶、水产品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引领,做精做深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强化品牌培育、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市场开拓,推动农产品向高标准、高质量方向发展。挖掘农村第三产业潜能。依托“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官桥村整村推进取得的成果,打造新村风貌;依托官桥八组生态休闲游,形成农业、景点、民俗三位一体的旅游产业。以农村淘宝、官桥物流中心为支点,加快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构建,通过现代仓储物流及农村电子商务等平台有效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快速向前发展。

(四)强化资金整合

去年以来,县政府策划和安排项目,整合资金重点支持官桥建设,累计投入7.9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项目4.67亿元,启动了舒八旅游扶贫二级公路、田野大道、武赤一级路、朱砂—两湖乡道、官桥八组景观道路等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启动S359建设。态环保项目1.05亿元,启动了迎宾大道景观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官桥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三湖连江综合整治等项目。民生基础项目2000万元,启动了官桥镇社区公租房、国家基本气象站迁建、官桥小学扩建、园区四路电力迁改、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建设。产业支撑项目2亿元,启动了开发区三期、官桥八组北湖区域土地征收和油茶加工项目。

(五)加快项目推进

根据三产融合发展思路,策划了“四个三”支撑型项目,并稳步推进实施。一产重点打造“三区”:标准化水产养殖区、高标准茶叶种植、高产油茶示范区;二产重点打造“三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综合物流园、农产品加工园;三产重点打造“三景”:田野乡村旅游区、金色年华生态谷、官桥湖梦里水乡,建设“三廊”:西凉湖-白湖-蜜泉湖亲水廊道、嘉赤生态旅游廊道、舒陆历史文化廊道。

——全面完成了核心区一期项目土地平整和景观道路建设,总投资2200万元。

——基本完成了投资1.2亿元的田野开心农场建设,进行了两轮试种,初步达到了开园参观条件,目前正在完善管理系统、配套游乐、体验性项目。

——基本完成了投资1000万元的风清茶楼外装修,正在进行内部装饰。

——完成计划投资3000万元的游客中心和第一停车场主体工程,正在进行游客中心、田野农博馆装修及布展设计。

——总投资2500万元的望星谷项目土方工程及山洞酒窖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附属及装修。

——基本完成2600亩拓展区土地流转,正在进行房屋拆迁。

——完成两处景观标志小游园主体工程。

三、 工作创新的分析与探讨

今年以来,嘉鱼县委、县政府转换机制,瞄准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产业开展了工业大提质、旅游大提速和乡村大振兴行动,突破传统以部门为主体的项目建设模式,改为“大兵团”作战,着重在招商、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改善等方面实行专班攻坚,研究和解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一是组织领导上创新。在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工作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县级领导驻点专班协调,镇村抽调精干力量专班服务,企业主体采取市场手段推进,各负其责、各显神通,整体推进。

二是发展理念上创新。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突出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和社会广泛参与;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与特色小镇、AAAA级景区整合创建,各有侧重又互相依托,有机推进产城融合与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开发模式上创新。因地制宜采取整村推进、拆迁还建、棚户区改造等多种形式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空间;因势利导采取集体托管、集中流转、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为产业发展增加效益,在实现产业发展时兼顾城镇化的推进,实现产、城良性融合。

四、下一步推进路径

针对官桥镇产业发展现实情况,县委、县政府积极支持田野集团投资启动建设田园综合体之芳园百里一期工程,拟在官桥村以及朱砂村、石鼓岭村、两湖、阴山村、跑马岭村、白湖寺村等周边村组流转土地1.5万亩,计划投资11.065亿元,重点打造八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即10000亩油茶基地、1000亩生态茶园、1000亩水产基地、1000亩名优花木基地、4500亩瓜果蔬菜基地(含有机果蔬、野藕、套种红薯)、1000亩中药材基地、1000亩生态禽畜养殖基地、1000亩有机稻基地;四大农产品加工园,即油茶加工园、茶叶加工园、水产加工园、有机果蔬加工园。在一产(八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二产(四大农产品加工园)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商服、物流等三产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村产城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实现国家级特色小镇、田野国家乡村公园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产城融合发展空间布局的无缝对接、充分融合。项目的实施,将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湖北省咸宁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