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农业农村经济 > 重点建设

整合涉农资金 发挥合力效应

发布时间:2017/08/24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随着国家支农投入的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投入渠道越来越多,要真正发挥涉农资金应有的效益,实现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大资金整合统筹力度,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大事、办成事。石首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成光健根据省农发办工作思路,结合石首农发工作实际,对石首市整合涉农资金发挥合力效应给予一下三方面建议:

一、创新整合机制,搭建整合平台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项目到县,资金到县,工作到县,任务到县,责任到县”的原则,逐步扩大资金和项目审批权限下放范围,增强本级统筹使用涉农资金的能力,为深化涉农资金整合创造条件。在推进审批权限下放的同时,强化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力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围绕规划,额度下达,明确方向,项目备案,绩效挂钩”的涉农资金管理模式,将各级财政资金捆绑起来统筹安排使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市直有关部门按照项目管理规定进行审批或备案核准,并加强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和实施过程的指导、报批和监督。

按照中央和省、市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的政策要求,结合全市农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下,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成立市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办公室,科学编制全市涉农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和中长期建设规划。要在中长期规划指导下,提前一年对全市涉农项目进行筛选汇总,开展论证评审,编制完成下一年度涉农项目资金整合规划和建设方案。要尽快建立涉农项目库,将全市涉农项目全部纳入项目库统一管理,严格备选申报新增项目,加强年度之间的项目库衔接,从源头上杜绝无序申报和重复申报的行为。

二、突出整合重点,加大实施力度

要采取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分工协作的方式,围绕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公益事业服务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壮大,集中财力规划建设好若干重点项目和优势产业,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要破除部门单打独斗、重复建设的现状,逐步建立健全由市政府负总责,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全市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制订和涉农项目的申报,市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各涉农部门负责本行业项目规划的上报和实施,市审计、监察部门负责监督项目实施过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工作机制,不断做大做强涉农项目资金的整体规模与实力。

要以财政投入为主导,积极推行“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实物补助”等投入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引导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涉农资金投入机制。

三、强化资金管理,发挥整合效应

从规划环节入手,整合项目资金,注重规划之间的衔接,严格按规划实施项目,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大力推行民办公助、村民自建等方式,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涉农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加大群众监督力度。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告公示制、国库集中支付制、县级报账制等管理模式,规范涉农项目资金管理。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对涉农项目资金的监管。建立涉农项目资金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监督机制,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落实项目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大问责和责任追究力度。各涉农部门要对涉农专项资金的来源渠道、投入规模、支出用途和使用管理方式等进行全面清理梳理,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资金进行合理归并和分类整合,不断扩大资金整合范围。结合我市实际,建议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为依托,围绕项目筹集资金,以整合资金保证项目实施,实现集中财力办实事、办大事的目标。

 

                 国家农经信息监测点荆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附件:

排行榜